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南平新闻 > 正文

基础设施投资强"筋骨"

2017-10-10 08:39:09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制图:蒋雪娇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蓦然回首,闽北发展大潮奔涌向前,一路高歌走过了五年,基础设施建设"好戏连台"--

合福高铁正式通车,南平全面进入"高铁时代";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延顺、邵光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水美城市"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一浪高过一浪。

强基蓄势,厚植优势,南平思路清晰,紧紧抓住国家支持福建发展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大政策机遇,把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要抓手,积极调整投资方向,明确投资重点,转变投资方式和提高投资质量,有力拉动了全市经济稳定增长。五年累计突破6000亿元,年均增长18.0%,为"绿色发展"积蓄发展新动能。

交通网络加快形成

"现在乘坐高铁出门就像家门口坐公交一样方便。"在建阳区水吉镇的返乡青年创业者林贻钊看来,也正因交通便捷,他的团队成员几乎是来自省内不同地区。在他看来,高铁不仅让"城市圈"渐渐模糊、"生活圈"越来越大,还促进了闽北一张张历史文化名片的对外传播,同时为各地区间的信息交流和企业投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延城市民应清姬,已过古稀之年的她对这些年交通的便利,高铁、高速深有感触,"要去南京看望小女儿,以前都要坐16个小时的火车才能见一面。现在好了,坐高铁从南平到南京只要4个多小时,真是太方便了。"

随着合福高铁南平段、向莆铁路南平连接线建成通车,南三龙、衢宁铁路开工建设,南平进入"高铁时代",目前,全市4个高速铁路站点日均发送旅客超1.7万人次,高峰可达3.6万人次。

"顺昌是全省最后通高速的县之一, 2016年元旦延顺高速建成通车后,立即让物流服务业的发展上了一个台阶。"蔡宝明是顺昌"小蔡货运"的负责人,他介绍,他每年拉最多的货是家乡夏季的西瓜和秋冬季的橘子,水果类运输若路况差损耗就大,高速公路平稳时效高,跑起货运来方便多了。

五年来,龙浦、宁武、松建、京台、邵光、延顺、南平联络线等6条高速相继建成通车,顺邵高速正在加快建设,全市建成、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一千多公里,通车总里程居全省首位,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打通内陆省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大大缩短闽北与沿海的时空距离,实现中心城市与县(市、区)之间2小时经济圈。

从地图上看,地处崇山峻岭中的闽北全力构建"铁公机"畅通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2016年,武夷山民航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45.57万人次,邮货吞吐量867.6吨。武夷山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全面竣工,武夷山新机场选址正式获批。闽江内河航运有望今年动工。

城乡面貌更加美丽

过去5年,变化在我们周边悄然发生,道路更宽了,夜景更靓了,停车、购物更加方便,娱乐、休闲也有更多选择,整个城市都"动"了起来。

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南平市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南平"一市两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安排宜居环境建设项目631个,全年完成投资138.69亿元,占年计划100.73%。

在武夷新区,围绕行政中心搬迁,全力加快项目建设,39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13亿元,完成序时进度104%。航天体验馆、兴田组团经一路、童游大道等项目已竣工;旅游观光轨道、"三馆两院"、云谷小区等项目加快建设;绕城高速公路、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森林生态博物院、森林公园、综合医院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说起过去一年延平城区的变化,不少市民用"动起来了"来形容。一年来,无论是新城区还是老城区不断地在变化着,人行道改造了,夜景更靓了,道路白改黑了,人行天桥建设稳步推进,交通枢纽进一步打通……

这得益于住建规划部门邀请中规院、天规院和深圳市政院专家对南平中心城市规划设计全面优化提升,按照老城补短板、新城强功能的设计理念,开展项目策划工作,着手规划设计实施老城区八一路、江滨路和解放路、人民路、朝阳路、马坑路等道路改造提升项目,一批百姓关心的隧道、桥梁、公共停车场、农超市场、城市道路等补短板项目不断策划生成,并开始实施。

在县域中心城市,积极开展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结合中小流域治理和城乡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以及公路、铁路、江河沿线的环境整治,策划实施城乡建设补短板项目425个,总投资131亿元。

正如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南平市将全面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围绕行政中心搬迁的目标,集聚要素、强力推动武夷新区开发建设。坚持新老城互动、山水城融合和产城融合的理念,加快建设延平城区。加快宜居环境建设,做大做美县域中心城市。

各类投资助推发展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实现跨时代的飞跃,以及各大平台的加速建设,南平的空间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日益凸显,各种资源要素迅速集聚和释放。十八大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于2013年突破1000亿元,仅201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4.40亿元、项目投资1536.60亿元,投资总量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100家,比2012年增加214家;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009.84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739.42亿元,年均增长10.3%。

"南平生态环境优越,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投资兴业,闽北大有作为!"欧浦登(顺昌)光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璋回忆说,2010年欧浦登四处选址,为全球最薄的0.7毫米液晶面板贴膜工艺选择"最洁净的水"。当欧浦登找到森林覆盖率82.8%的顺昌县时,立即被这里清洁的水质所吸引。仅用了4个月,欧浦登顺昌公司就建成投产。与国内其他三个欧浦登生产基地相比,顺昌基地的产品合格率最高,达到了97%。

五年来,南平市围绕绿色发展和食品加工、机电制造、竹加工、新型轻纺、生物产业、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通过推进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结构进一步轻化,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下降,绿色、低碳产业比重上升,六大重点产业累计完成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72.7%。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十八大以来,南平市不断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呈现出日趋优化的发展态势。尤其是第三产业投资步伐加快,一大批民生项目顺利实施,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质量更趋向合理,三产比例由2012年末的23.6:42.6:33.8调整为2016年的22.1:42.1:35.8。

道路白改黑、棚户区改造、增加公共设施及小区公园……五年来,闽北各地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产生的效应直接刺激着百姓生活的"末梢神经"。"这些年,家乡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城市环境一天天变得更好了,城市便民设施更多了,生活方便了。"从浙江返乡创业的90后青年应琳如是说。(廖晨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