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南平频道> 环保> 环境友好型校园 > 正文

环境保护职业教育路在何方?

www.fjsen.com 2013-08-27 09:38   来源:南平环保局    我来说两句

▶环保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

我国的环境保护职业教育为环保事业发展充实了人才,提供了技术力量,提升了环保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蓬勃发展,对环保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大。“对环保人才需求的领域主要包括各行业企业、环保产业单位、环保服务领域、环保系统等。”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环境保护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环保行指委”)副主任李倦生教授说,“对需求人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类别的要求,因岗位的性质不同而有很大不同。”

从实际需求来看,我国各行业企业和环保产业单位对环保人才的需求很旺盛。据统计,在全国近70 万家缴纳排污费的企业中,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有200 多万人;全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约3.5 万家,环保产业从业人员约300 万人。如果按年补充率5% 计算,每年各行业企业和环保产业单位环保人才的需求量达25 万人。

李倦生介绍说,目前环保服务领域对环保人才的需求也很旺盛,环保服务领域主要包括环境咨询、环境设计、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服务等。近几年,环保服务领域发展迅速,特别是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服务,对人才需求巨大,按照国家对城镇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的要求,仅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及治理设施运营方面所需的环保人才就达20 余万人。

另外,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环保行政管理机关及事业单位对环保人才需求也急剧增加,如果按每年补充3~5%计算,环保系统每年需新增环保人才约0.6 万~1 万人。

根据上述对环保人才需求领域的岗位性质分析,各行业企业、环保产业及环保服务领域,需求的人才以高职和中职为主;而环保系统需求的人才主要以本科以上学历层次的人才为主。各行业企业和环保产业所需环保人才,若按本科10%、高职40%、中职50%计算各学历层次人才需求量,则各行业企业和环保产业单位每年需求环保本科生约2.5 万人,环保高职生约10 万人,环保中职生约12.5万人。从中可以看出,环境保护职业教育优势明显。

李倦生告诉记者:“在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新时期,由于环境形势复杂,需要更多的能扎根基层和环保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他同时也表示,目前环境保护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还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需要改进模式、扩大规模,成为环保一线人才输送的主渠道。

▶与行业发展脱节成环保职教短板

目前,我国环保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总体来说不平衡、不协调,办学层次单一,还停留在专科层次,不能适应我国环境保护形势发展的需要,规模、数量、质量都不能满足行业需求。这是李倦生对环保职业教育现状给予的评价。

事实如何呢?

一组2011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1200 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和380 多所成人高校中,共有220 余所开设了环境类专业,招生人数达3 万余人。高等职业环境类毕业生定位于环境保护中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 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就业主要面向环保产业公司或环保咨询公司、有环保需求的工矿企业等单位。

在环保中等职业教育方面,2011 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约有1.17 万所,其中有600 余所开设了环境类专业,共有学生10 万余人。毕业生定位于环境保护中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就业主要面向环保公司、环境监测部门、有环保需求的工矿企业、室内检测与环境污染治理部门、建筑材料质量检验部门和相关检测部门等。

此外,环保职业教育还包括由环保部门主办的以环保系统人员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为主的在职教育。

从需求看,我国的环保职业教育需要建立起环保教育的职业中专和职业本科,然后进一步充实高职教育。只有这3 种教育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为环保事业大发展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另外,还应重点发展以环保系统为主导的环保岗位培训和专项业务培训,为环保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提供保障。

李倦生认为,目前职业教育先进理念的学习有待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也都有待深化和加强,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调整与优化专业设置,提高专业办学效益和能力。调查中记者发现,有的院校近几年新生平均报到率能达到80%以上,但是各专业报到率不平衡,有的专业报到率仅为20%;而且部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因此,有专家建议相关院校应将近3 年以来报到率在60%左右及以下的专业进行动态调整,强化优势专业,提高专业办学效益。

我国的职业院校原来大都归口行业管理,教育改革后,这些院校从行业脱钩、归到地方教育部门统一管理,这造成了教育与行业关系的疏离,但职业教育又非常需要行业的支持。为改变这种现状,环保行指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发挥环保行指委的行业指导优势,促进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加强环保职业院校与环保产业机构和环保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办学。 ▶集团化办学成环保职教发展趋势

专家认为,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强化校企合作,发挥行业优势,形成以专业为纽带、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职教集团,是未来环保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2009 年,我国目前环保职教领域阵容最大的产学研联合体环境保护职业教育集团在长沙正式成立,集团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集合全国近20 所高等院校相关院系、30 多家科研院所、30 余家环保企业力量以及湖南省环保产业协会,中国环保领域的3 家最高科研技术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也欣然加盟。

据环境保护职业教育集团负责人介绍,集团以培养环境保护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为目标,以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为主要形式,以项目合作为基础,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达到有效整合集团成员的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的目的,为环保事业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与保障。

按照主体构成和运行特征不同,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划分为行业型(或专业型)职教集团、区域型职教集团和复合型职教集团3 种类型。

行业型职教集团一般以行业名牌学校为龙头,以开设同类专业的中职学校为主体,联合同类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组建的职教集团。

区域型职教集团一般由区域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依据区域规划和产业结构,整合区域内的职教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获取职教集团的聚变效应,提高职教的整体服务能力。

复合型职教集团一般以名校、行业或政府为主导,以特色专业为纽带,联结区域、行业、企业、中高职学校等多元主体,探索多方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跨区域、跨行业、校企结合、城乡联姻、中高职衔接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实践证明,通过对接行业,深度融入产业链,集团化办学既可以推进行业进步,又有利于职业教育院校与行业的深度融合。院校可以及时把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行业可以得到对口的人才,双方可以实现互利双赢。通过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院校可以更快捷地走向行业、服务行业,以自身人才优势推进行业的技术创新。从部分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来看,都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德国经验

校企联合双轨制办学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职业教育的国家,其成熟的职业教育体制被誉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由于政府大力支持,公众广泛认可,德国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规范职业教育,德国先后颁发了《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的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对于德国各地的职业教育行为起到了引导和规范作用。

德国职业教育中最有特点的是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所谓双轨制职业教育,就是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受教育者在企业内是学徒,在学校内是学生。

德国各联邦州的文化教育部门拥有对本州各级各类学校包括职业学校的管理权。而对于双轨制教育中的企业职业教育,联邦政府拥有管辖权。企业职业教育的具体管理,则依据联邦职业教育法授权给各行业协会负责。

德国学生经过中、小学10 年学习并顺利毕业后,就有资格申请双轨制职业教育。在申请过程中,学生首先与一家企业签订学徒合同,然后到相应的职业学校报名。这些特点决定了企业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德国相关统计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德国企业平均每年为每个学生支付7344 欧元,而学生每年创造的收益为5765 欧元,两者相抵后企业纯支付1579 欧元,平均每月仅132 欧元。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能够获得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节省招聘费用、降低雇用风险等实际好处,甚至还能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在社会上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为了进一步鼓励企业多提供培训名额,德国政府在政策上也给予企业各种优惠,如税收减免和培训补贴等。另一方面,德国联邦政府于2008年12 月出台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助学金,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的高度普及也与德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接受密不可分。在德国,参与职业教育的学生并非“ 低人一等”。与大学生相比,职业教育学生也有着许多明显的优势,例如培训收入带来经济上的独立、直接的职业实践经验、与用人单位建立的关系、明确的职业定位等。

德国家庭普遍支持子女选择职业教育。很多德国人认为,健全的人才培养体制应该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齐头并进。德国社会重视学生个人兴趣和社会生产力的实际需求,从而避免众多学生盲目地去挤大学的“独木桥”。

■典型个案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产学研结合订单式培养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湖南,辐射全国,依托行业,面向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充分发挥环保行业背景优势,对接产业、工学结合,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专业与产业的有机对接,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良性发展的特色之路。

校企深度合作,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学院先后与湖南省环科院、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联合共建共享国家重点实验室,从方案的设计、现场样品的采集、样品分析到监测报告编制,学生都全程参与;加大实训条件投入力度,每个专业建立了3~5 个装备水平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与105 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建立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教师培训、科研合作、技术推广、学生培养与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各专业还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研究课程设计,不断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学院积极与企业联合办学,合作育人,开展“订单式”培养。例如,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与湖南永清环保公司、吉隆集团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开办永清环保班、吉隆班,学生一进校就签订就业协议,取得毕业证后全部由联合办学单位安排工作,企业为专业无偿提供设备、科研经费、教师和学生实践机会。这种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方式深受企业、学生欢迎。企业认为,在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期,学院培养出的技能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必要支撑。

产学研结合,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学院鼓励教师走出“象牙塔”,主动适应国家环保战略转变的新形势,积极投身环保应用科研和技术服务,建立与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战略联盟,参与、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快速提升科研能力;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优势,实训基地与研究中心同步规划建设,实现教学功能向科研功能、技术服务功能的扩展。以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为例,近年来,这个专业的骨干教师每年负责技术服务项目均达5 个以上,先后有14 位老师到湖南省烟草公司进行为期6 个月的烟草中重金属与农残分析测试实践。

学院根据各系专业特点,依托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生态和环境生物技术4 大综合实训基地,设立了环境工程技术中心等10 个技术服务中心,面向市场,提供技术服务。在技术服务中,教师及时掌握生产一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了解了行业最新技术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升了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的针对性也加强了,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教学做”合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主体专业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形成了“ 专业+ 实训+ 服务,校企深度合作”、“专业+设施+岗位,工学紧密结合”、“专业+项目+服务,学做深度融合”等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如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以真实项目和任务为载体,采用“专业+实训+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学院装备先进的实训室,模拟、再现真实岗位环境,按照“教、学、做合一”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将社会技术服务项目引入课程教学当中,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完成对专业核心技能的系统训练,达到培养环境监测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目的。

学院坚持“双主体育人”的要求,制定了所有学生必须到专业对口的行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半年的规定。通过顶岗实习以及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将环保、生物技术、食品、建筑设计、计算机、旅游管理等行业职业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制订各专业课课程标准,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统一,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有机对接,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

责任编辑:林张清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