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茶旅资源开发正当其时

大红袍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邱汝泉 摄
东南网7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文 邱汝泉/图)
追溯世界红茶的发展,要去武夷山桐木关;追溯中国水仙茶的起源,要去建阳小湖;追溯台湾青心乌龙的历史,要去看建瓯矮脚乌龙……闽北的茶文化底蕴深厚可见一斑。
不过,记者在武夷山采访时,虽说游客千千万万,但问起关于茶文化的内容,知道这些底蕴的几乎没有。
酒深也怕巷子深。“打造闽北大旅游文化圈时,茶文化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加以整合拓展。”南平光大旅行社老总陈凡表示。那么,闽北茶文化底蕴如何,又有哪些资源可供打造深挖?
保持大红袍神秘感
“万语与千言,不如吃茶去。”武夷山风景区天心永乐禅寺山门入口处的这块碑刻,游客常驻足留念。古人的禅茶一味,在此充分体现。
天心永乐禅寺,既是著名禅寺,更是大红袍的祖庭、中国乌龙茶的诞生地、台湾名茶洞顶乌龙的故乡。
如今的大红袍,早非寺产,而大红袍母树所在的九龙窠景区,更是游客来武夷山的必到景点之一。
7月1日下午,冒着高温,杭州游客小许就带着朝拜之心而来。
小许平时喝龙井,对岩茶偶有接触。 “不过早就听说大红袍了,今天就想看看长啥样。”
走过种植了不同岩茶品种的休闲慢道,小许终于看到传说中的大红袍母树。拍完照、吃完著名的茶叶蛋,相较于原先的那份神圣感,小许有点失望。
“这是许多游客的共同感受。”武夷学院原校长、茶学专家杨江帆表示。目前大红袍景区的游览线路设计过于简单,而且那几株茶树从观赏性来说又不高,不少游客是满怀期待而来,带着失望而归。
“当年寺僧为保护大红袍母树,往往不会直接告诉游人哪株是母树,保持其神秘感。”杨江帆说,大红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知名度也够,这时就要在文化创意上做足文章。比如,游览路线可以设计得更复杂些,观赏时可以设计一整套的仪式,从而让人充分体验大红袍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 2013-05-03闽北健康:饮料当水喝小心血管老得快
- 2013-04-19闽北收藏:老家具的断代与鉴定
- 2013-04-07闽北收藏:黄花梨的鉴别与保养
- 2013-04-07闽北首家林权作价出资公司诞生
- 2013-03-21福大作家教授出版新著 赞美闽北第二故乡
- 2013-03-21强对流天气突袭闽北 建阳南平延平受灾严重
- 2013-03-19全省最小学校只有1名教师 残疾校长独守三十八年
- 2013-03-11闽北机智人物故事"点点罗"后记:让自己 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