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南平频道> 财经 > 正文

家电骗补审计仅冰山一角 格力默许经销商骗补

www.fjsen.com 2013-07-03 08:5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我来说两句

制度设计缺陷

从2010年6月开始,数个中央部委曾多次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对企业“骗补”行为加强监管。但由于政策本身配套不够完善、存在操作漏洞,违规处罚过轻等原因,导致骗补行为屡禁不绝、屡曝不绝。

“从政策的提出、产品招标到后来争论谁先垫付的问题都花了半年多时间,节能补贴实际上是从今年才正式执行。”上述白电企业高管认为,短短半年时间,相关企业已骗补9000多万,足以证明节能补贴的制度设计本身就存在漏洞。

上述广东家电经销商对本报埋怨道,无论是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还是节能补贴,若不进行骗补,经销商根本没享受到多少好处。“录入资料本身就很麻烦,一个人一天只能录入50条,还要额外增加人手填写资料、回收旧货等等,算下来其实没有增加多少利润。”

此外,政策的多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和经销商造假。以2010年4月为例,当年国家相关部门曾对补贴标准进行了一些修改,将当年6月1日后的每台高效节能空调补贴金额降低了将近一半。对于企业来讲,一年的产销、成本、补贴基本都在年初核算好,不少厂商基本上都已经出货给经销商,只是还没卖给最终用户。为免亏损,企业和经销商不得不赶在6月1日前把补贴套出来。

而据格力公司表示,在节能惠民政策执行期间,格力累计有459万套已销售节能空调没有获得补贴,“第一次补贴政策结束后,因支持有关部门统筹安排的原因,主动放弃150万套的补贴申请,涉及资金近6亿元”。

6年骗补上百亿

为拉动内需,家电行业自2007年开始进入了长达六年的密集补贴期。2007年先是在个别省市进行家电下乡试点,对彩电、冰箱、手机三大类产品给予销售价格13%的财政资金直补,并于2008年在全国铺开。

2009年国家又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并在当年安排了70亿元用于鼓励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2012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再次开展对家用电器的补贴工程,从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对空调、平板电视、冰箱、洗衣机、热水器五类符合节能标准的家电产品安排265亿元财政补贴。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截至2012年底,全国(不包括山东、河南、四川、青岛)家电下乡产品销售7991.3万台,实现销售额2145.2亿元。若按照产品售价13%的补贴额度计算,这几年国家对家电下乡的财政补贴高达278.9亿元。

但其中有多少是真正落到消费者手中?

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2011年到2012年,国家共安排了62.82亿元对节能家电产品进行补贴。而审计结果中八家家电企业共骗补9061.84万元,约占国家补贴总额的1.4%。

对此,多位业内专家和企业内部人士都认为,审计署公布的骗补金额仅仅是冰山一角。“这几年国家对家电的补贴投入数以百亿计算。”上述白电生产企业高管直言,若真正排查造假骗补,金额很有可能高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而其中家电下乡期间的骗补情况最为严重。

此前媒体早就报道,在节能补贴造假骗补的重灾区浙江省,该省于2010年7月26日至8月10日完成了第一批大宗用户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已核查到的76146台中,“确认购买”的是14335台,“确认未购买”的为61811台,另外还有73855台因“不配合”、“拒绝调查”、“联系方式为经销商”等原因未能核实,造假比例在五成以上。

而去年8月,湖南衡阳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骗取国家家电下乡补贴案,涉及18个省、19种知名电器品牌,2年涉案3个亿。年底,湖北省公安厅又通报,捣毁了一个伪造家电下乡标识卡的犯罪团伙,该团伙共倒卖伪造标识卡22万余张,若按每张标识卡领取300元财政补贴估算,损失高达6600余万元。

责任编辑:editor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