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南平频道 > 正文

在贫穷中坚守老行当 六旬汉欲终身做米筛不转行

www.fjsen.com 2013-06-21 07:16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他在贫穷中坚守老行当 62岁许荣钦一辈子做米筛不转行

米筛基本完工了。通讯员供图

晨报讯(特派漳州记者 黄小英 通讯员 郑德鸿)新娘出嫁步出家门时,用米筛遮在头顶上,不见天日,父母随即扶新娘上轿。民俗认为,新婚之日,新娘最大,为避免触犯天神,故以米筛遮日。今年62岁的许荣钦就是目前漳州市区制作米筛簸箕尚存的老艺人之一。

早期漳州市区竹制品多样

漳州地处九龙江下游,上游的南靖、华安山区盛产竹子,品种繁多。沿江一带,形成了多个竹制品加工区域,生产的品种有所侧重。龙文区的石仓以制作箩筐为主,东坂以制作竹笼为主,下桥以制作圆竹家具为主,芗城区的诗浦以制作筛子谷笪为主。

米筛,也叫筛子,圆形,硬边框,平底或弧底,底用细竹篾编制而成,有筛眼。筛子根据所要筛去物的大小而编出不同规格的筛眼,筛眼较大用于筛土石的叫土筛,筛眼较小用于筛去谷物中杂质的叫米筛。簸箕与筛子基本相似,只是底没有筛眼,用于晾晒物品及盛物。

14岁就开始学做米筛

许荣钦的父亲许黑丽是漳州早期做米筛的工匠,居住在漳州市城郊公社诗浦大队桥仔头,许荣钦14岁时开始学做米筛。当时要年满16岁才可入厂,因父亲亡故,许荣钦15岁时被照顾入厂,并按厂里内部规定交纳了30元股金。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竹子为二类物资,集体企业需按计划批准才能到山区采购,个人无法购得。上世纪80年代初,竹子降级为三类物资,个人可以自由购买,且放宽个体经营后,允许个人做竹制品,米筛也在诗浦村大量生产,与集体企业竞争市场。因集体企业在收入分配上无法与个体户抗衡,在短短的时间里,全线倒闭。诗浦竹器厂倒闭后,许荣钦便回到家里,办了个体户执照,继续做米筛。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