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头条 > 正文

改革风劲好扬帆

2017-10-17 08:01:49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改革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更是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加快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聚力攻坚,狠抓落实,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推动南平在破局开路、迎难而上的改革征程中持续焕发勃勃生机,不断凝聚巨大能量和澎湃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

“程序简化了很多,从递交材料到拿到批复,只用了两天时间。”昨日,在南平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内,不少前来办事的群众对办事人员的效率交口称赞。

群众方便的背后,是南平市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按照“能放则放、能减则减”原则,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权责界限,全力打造并构建起职责清晰的政府权责体系。

2013年以来,南平市先后开展了18轮市级行政审批与服务事项优化调整工作。率先在全省设区市公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县、乡三级政府权责清单实现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建立重点工作责任和问题情况督查平台。工商登记改革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实现“受理窗口、提交材料、办事时间、办证费用、办事环节”五个减少目标。4年来,南平市共承接省级下放事项216项,取消165项,下放给县(市、区)160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

哪里有问题,改革就跟到哪里。

——产业发展领域改革步伐加快。深化梳理、重点培育与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相得益彰的现代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产业,高起点编制七大产业绿色发展规划,并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组织的咨询论证。围绕七大产业补短板、延链条、强保障,举办现代农业、旅游、生物产业项目资本对接会,精准发力,做足优势,构建富有活力的绿色产业体系。五年来,全市净增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15家,新增“新三板”上市企业11家。

——国企国资和投融资改革顺利推进。出台《绿色金融发展专项方案》,设立了百亿产业基金、五十亿股权投资基金、十亿PPP引导基金等投融资平台,促进金融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有效对接。

——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南平市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制定的首部实体性法规《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第二部实体性法规《南平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将于11月1日施行。深化司法体制建设,加强环境司法保护,实践“惩治、修复、联防”三位一体的生态司法模式。

助力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记者从南平市林业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南平市各类型林业经济组织1040个,经营面积达159.52万亩,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29家,市级示范社57家……

针对林改后林权分散,森林经营难以组织化、规模化的问题,南平市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林农、合作经济组织、林业龙头企业和专业(行业)协会等四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开展互助合作,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与国开行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投资215.33亿元,全面实施国家储备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同时在全省率先试点,探索在林农、林业合作组织、林业龙头企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依托国有经济实体组建机构,提供林业抵押担保收储服务。打造林权流转交易、森林资源评估、林权抵押担保、林业科技综合等“四大”服务平台,真正让森林资源变为森林资产。

为守好绿色发展的“生命线”,南平市在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不遗余力,仅2016年就实施了118项重大生态改革项目,完成投资76亿元。

2015年以来,南平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率先在全省开展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并形成了“五围绕五突出”的审计方法,极大地督促了各级干部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有效保护绿水青山。

在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程中,南平市发挥绿色生态优势,严格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河长制,深化闽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实施大气、土壤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在半年左右时间里,全市拆除养殖场7130家,削减生猪401.77万头,畜禽养殖重点区域延平区劣V类流域从原来20条减少到目前的1条。

扎实推进赋予南平的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试点任务,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稳步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在全省率先突破,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全面推开,用好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利用市场化机制推进生态保护。先后获得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水生态文明、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等国家级绿色“金牌”,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全省前列。

释放改革红利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改革,就是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群众日新月异的服务需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

秉持这样的理念,南平市坚持将更多新增财力投入民生领域,让更多普通百姓分享到发展成果,成为最动人的改革景象。

围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南平市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在全国首创水美城市建设,加快推进12个总投资300亿元的水美城市项目,把城市补短板与流域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生态保护相结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南平。健全完善教育、医疗、收入、社保、住房、养老等六大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聚焦教育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教育补短板项目建设“五大提升工程”,加大教育投入,创新薄弱学校“委托管理”,改善全市教育基础条件,促进教育公平。成立职教联盟,推动武夷学院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武夷总院建设,促进分级诊疗和医疗保障管理。实施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综合改革,降低看病费用。村卫生所全部完成一体化服务管理工作,配备使用了基本药物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

——健全文化产业发展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文旅融合、创意项目等闽北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探索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惠民项目和群众急需文化需求对接机制。推进红色文化、朱子文化保护,实施大武夷文化抢救工程。

强化担当尽责 点燃干事创业激情

“在南平,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一种活力迸发的干事创业氛围。这既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又是一个城市的亮点,必将大力推动地方发展。”对于南平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来南平考察指导的国务院参事张红武教授一脸赞叹。

一个地方的发展,干部干事创业的力度和与之匹配的精气神是决定性因素。为提振干部的精气神,南平市出台《关于强化担当尽责推动工作落实的若干意见》,并建立干部一线考察、容错会审、问责会审等制度,健全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开展“百日攻坚”“四比六促”“工作落实月”等活动,树立实干拼创的用人导向,并通过“走出去考察、请进来教学、沉下去磨炼”,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促进全市上下“作风严起来、能力强起来、工作实起来、高效干起来”。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支部、延伸到基层、融入到扶贫领域,统筹推进农村、学校、机关、社区、国企、非公企业等领域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带群建、群建壮党建”、村级党组织达标创星、选派村级党建指导员等做法,实施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计划、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党组织结对挂钩跟踪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成才等工作机制,促进党建扶贫更接地气、增活力。

——出台人才工作十条措施,制定稳定本土人才保障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打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持续深化“南平机制”,将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工作大局统筹推进,进一步打通科技助推绿色发展的通道。

——扎实推进纪律检查制度改革。把握运用执纪“四种形态”,积极探索纪检监察组织“分片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县党委巡察,推进市县派驻监督全覆盖,保持整治腐败高压态势,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中流击水,唯勇者进;闯关夺隘,唯智者强。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南平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中,正以昂扬向上的朝气、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于争先的锐气,砥砺前行,共同绘就“南平改革”的壮丽华章。(朱昕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