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南平民生 > 正文

守护文化之源 守望精神之园 ——南平市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炼成记

2017-09-02 08:39:12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吴杨珠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数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规定了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2015年7月1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包括南平在内的七个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确定了行使地方立法权的具体步骤和时间。4次大会4个决定,南平人民的立法梦落地了,立法成为南平回应群众期待、护航改革发展新的依托和重要方式。然而,梦的种子,仅仅落地还远远不够,更要靠生动的实践这个源头活水浇灌,让其生根发芽、落地开花。

精准选题 好看有用两相宜

“对于我们立法人来说,制定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形同学生第一次参加自主命题作文考试,既是第一部,也是第一步。”

诚如南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敏所说的,“首法”的背后,是沉甸甸的分量,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期待。党委决策部署重点在哪?经济社会发展难点又在哪?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是什么?本地地方元素的特点又是什么?立什么、如何立,都需要审慎研究和决策。

因为有了朱熹在碧水丹山之间“琴书五十载”,南平从而赢得了“闽邦邹鲁”“道南理窟”的盛誉,武夷山由此闪耀着“世界文化遗产”的荣光。翻开朱子故里、朱子理学发祥地这张城市名片的背面,却是历史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朱子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人为破坏和自然毁损的威胁。为留住历史记忆、传承文化基因、延续中华文脉,省委、南平市委作出了加强朱子文化保护建设的重大部署,着力打造世界级的朱子文化品牌,赋予朱子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化表达方式,进一步激活内生动力、增进文化认同、传播中国声音。因此,为朱子文化量身立法,非常必要、非常重要、非常适时。经过反复筛选、论证,“首法”锁定朱子文化,成了普遍共识。

大的方向定了,从哪切入?怎么破题?又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考虑到遗存是时代的缩影、历史的见证、文化最好的诠释和注解,南平将目光瞄准了全市140多处朱子文化遗存,给出从实物入手,以固态保护促进活态传承的答案。无论是市政府起草部门,还是市人大立法机构,无不带着历史文化遗产守望者的情怀,开启了《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的立法征程,坚持做到既“守得住”又“望得远”。所谓“守得住”,就是让朱子文化遗存留下来,保护好历史印记;所谓“望得远”,就是让朱子文化遗存活起来,推动朱子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发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