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头条 > 正文

政策叠加,让贫困村民住进新房

2016-09-03 09:05:59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这几天,张正明吃完晚饭后有个固定“节目”:散步到村里的安置点看新房建设情况。看着一天一个变化的新房,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张正明是延平区南山镇桐坑村村民,以务农为生。十多年间,他相继患上胆结石、糖尿病,生活因疾病陷入困顿。家里的木头房子紧挨着陡峭的山坡,每年汛期,张正明都要提心吊胆,提防山体滑坡。今年夏季几次暴雨突袭,一家人紧急转移了两次。

张正明说,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搬离老房。但今年58岁的他,身体每况愈下,用钱的地方只增不减,存钱买房成了奢望。

不止是张正明,“搬家”几乎是桐坑村许多人的迫切愿望。桐坑村是革命老区村,偏远落后,全村219户858人,年人均收入仅8000元。林改后,村里成了“零村财”收入的贫困村。村里四面环山,不仅“地无三尺平”,还频发地质灾害,找不出像样平地建房。

省、市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搬迁惠民政策,让桐坑村两委开始思索搬迁的可行性:“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旧村复垦、土地增减挂钩、造福工程等……如果好好利用这些政策和项目,发挥政策的叠加优势,整村搬迁或将可行。”2014年,桐坑村两委提出整村搬迁的想法,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认可,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由此启动。

当镇村干部组成的工作小组进村入户宣传时,村民们拍手叫好之余,不免泛起嘀咕:

——村里没有平地,房子要建在哪?

“村边上有一处面积较大、坡度较小、地质坚硬的地块,紧挨南古县道,可在这统一建房。”镇村干部解释道。

——村财为零,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钱要从哪里来?

“采用‘上级政策叠加+村民自筹补足’的办法。区、镇、村三级配合,若整合叠加国土部门的‘一平’工程补助、造福工程百户配套资金补助、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等政策,可争取到资金约700万元,每户建房户缴纳5000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今后则自动转为房屋建设费用。”镇村干部给出答案。

——村民需花多少钱?

“村里统建的安置房采用院落式布局,住宅统一设计为每幢2户,层高两层半,每户占地8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200平方米,每户约售13万元。而对于村里的搬迁户,平均每户大约能享受到各类政策补助金额3万至5万元。”

村里还对贫困户制定了额外的搬迁补助计划。以张正明为例:他一家3口是国定贫困户享有补助2.5万元/人,即可拿到7.5万元;土地增减挂钩按农户建筑面积可得每平方米300元,其旧宅50多平方米,可得1.5万元;加上国有土地灾户每户1万元补助,张正明能拿到的补助金共计10多万元,他只需花极少钱便可住上新居。

疑虑一一解除,村民们建设新村的热情被点燃了,村里很快达成了搬迁共识。

在搬迁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村里按照“六要”群众工作法,实行“一公开、两参与、一抽签”制度。“一公开”即项目重大事件由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及户代表共同协商解决,实行阳光工程;“两参与”即村里成立新村建设理事会,让群众参与项目实施方案的讨论制定,让理事会参与项目实施过程;“一抽签”即采用统规统建、随机抽签的方式建设、分配住宅,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如今,安置区正如火如荼建设中。一期工程和谐小区148户已完成“一平”工程,正在建设住宅第二层,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明年6月即可交付使用;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