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一个农村养老社区的守望

2025-08-26 08:55:29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张梦媛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核心提示

省民政厅、省老龄办联合发布的《2024年度福建省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4193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8.6%。

“老之将至”是民情,也是政情。老年人生活得幸福不幸福,为老服务工作的成效如何,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温度和亮度。为此,我省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勉力以新思路、新模式、新经验,为幸福享老添绘烟霞晚照。

本期深读,记者带您走进建瓯市小桥镇“幸福里”社区,探访南平市“幸福里”农村养老社区这一“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住在“幸福里”的老人们

8月6日,建瓯市小桥镇“幸福里”社区(一期)内一片宁静,一点都没有暑热的躁动。安坐长廊中的老人有的三两成群闲聊着,有的凝神低眉做手工,个个怡然自乐。

见记者与小桥镇民政办主任黄善旺一路走来,阿婆曾木兰忙上前来倒水,又递上自己做的杨梅干。其他几名老人围着黄善旺,抢着说:“我们在幸福菜园种的西瓜熟了,你带回去吃。”“我们种的菜也吃不完,你帮忙带给住在二期的人家。”……

看着老人们热情的样子,黄善旺笑着和记者说:“他们一直把我当孩子宠着,你别见怪。”

吃着杨梅干,就着白瓷碗里的水,我们听阿婆曾木兰娓娓道来自己的故事。曾木兰今年75岁,原住在建瓯市小桥镇大丘村铁场自然村。2023年12月底,因老屋失火,曾木兰夫妇面临无家可归的境地。

村委会听说了灾情,立刻为他家申报入住“幸福里”。经征询意见、实地探访、入村调查、审核材料等环节,曾木兰夫妇于去年正月初八入住“幸福里”社区(一期)。

如今,曾木兰在“幸福里”的家有32平方米,月租金每平方米3.5元,有独立卫生间、公共厨房、卧室,电视机、热水器都是社区配的,自己还添置了洗衣机。

“我19岁嫁到铁场村,56年了,把老伴的12个弟弟妹妹都养大了,什么苦没吃过?没想到,老了还能享清福!”曾木兰感慨地说。

正在捻纸灯笼骨架的左小英今年79岁,2024年3月1日入住“幸福里”社区(一期),原来住在建瓯市小桥镇龙峰村。2014年老伴就去世了,孩子也都外出打工,只剩左小英独自居住。

“村里到镇里有10公里,从山脚到她家有100多个石阶,全村地势最高的就是她家了,而且还是地质灾害点,房子外墙三四年前就塌了。”当年入户调查时,黄善旺对左家的印象尤为深刻。

“住得开心不?”记者问。“比我家好太多了。”左小英不假思索地说,“现在我还在零工就业点做纸灯笼,一个月能挣几百元。”

方凤妃今年70岁,在理事会担任监事的她正忙着组织老人们做卫生,理事会是“幸福里”创设的老人自我管理、自助服务的自治组织。她告诉记者,自己原住在小桥镇富井村坵墩自然村。2024年底,黄善旺上山宣传“幸福里”政策时,她家已是全村留守的最后一户。

经过考察评估,方凤妃和四级残疾的丈夫邱大枝获得入住机会,最终以每平方米2800元的价格买下41平方米户型的房子,与福建省建州小桥振兴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形成共有产权,夫妇俩出资八成,建州小桥公司出资两成。此外,夫妇俩老家的宅基地由建州小桥公司收储,经评估后开成房票,抵扣购房款。

53岁的叶云彩是两期“幸福里”的运管员,她记着许多“小善大爱”。“老人们常讲,‘幸福菜园里,我种茄子种辣椒,你种豆子种空心菜,我们可以互换有无’。大家经过相处磨合,现在已经像个融洽的大家庭。”她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