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一个农村养老社区的守望

2025-08-26 08:55:29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张梦媛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农村居家养老的第“N+1”种解法

截至目前,小桥镇“幸福里”社区两期项目共有63名老人入住。老人们说:“没想到政府为我们做这样的好事!”

那么,“幸福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机制呢?

南平市委改革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乡镇“幸福里”社区是南平市2023年开始探索的针对农村居家养老的一种新解法,在集镇所在地、邻近卫生院的区域建设互助型养老社区,实现农村老人“离家不离乡”、集中居住、自助互助的养老新愿景。

“幸福里”解决的问题有多重要?

以小桥镇为例,离集镇10公里以上并且常住人口在20人以下的边远、“空心村”有15个。经过“幸福里”社区一期、二期项目的投用,已解决5个边远、“空心村”的整体搬迁。

小桥镇党委副书记杨譞滔介绍:“居住在这些地方的老人,生活十分不便。有的一个月只到集镇买一次菜,有的每周都要步行2个小时以上到乡镇卫生院拿药,一旦遇到头疼脑热,他们常常措手不及。”

此外,小桥镇高陡边坡隐患点有29个,那里大多住着常年留守的老人。黄善旺告诉记者,边远、“空心村”独居、留守老年人,不仅经济困难、生活困难,往往也是全村最弱势的群体,他们需要尊重和关怀,更需要温暖和友爱。

不少人也质疑过,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幸福里”社区机制是否可复制、可推广?

南平市民政局局长苏建旗表示:“‘幸福里’的特点是低成本、易接受、可持续。目前南平全市16个乡镇已建成投入使用、18个乡镇在建,群众很欢迎,基层也很有积极性,说明这种模式具有可行性。”

小桥镇“幸福里”社区有租、售两种模式。申请的老人以综合评分为准,合格者轮候入住;老人出现迁居、失能、过世等情况,可办理退出手续,轮候老人递补。

记者随机走访了多户入住社区的老人,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热情开朗地和记者攀谈。“很好!很满意!没有什么意见。”这是他们对“幸福里”的内心认同。

据记者了解,这里的老人一般单人户月均支出500元、两人户800至1000元,包括伙食、水电、通信、房租、生活用品等支出,收入来源主要有农村养老保险金,子女赡养费,家中林地、耕地的流转收入,有的还在零工就业点打工。每个社区还开辟了幸福菜园,老人吃不完的菜还能拿到集市上卖。

对于老人子女来说,也是好处多多。在“幸福里”(一期),记者碰见了杨智建,他每个月都会来看望父亲杨礼勇。杨礼勇原住在小桥镇高门村添富自然村的老宅,离集镇有15公里,儿子长年在外务工。父亲的养老问题一直是悬在杨智建心上的“揪心事”。听说镇里建起“幸福里”,赶紧帮父亲报名,每月主动交租金。

“有‘幸福里’,老人住得好,生活、看病方便,还有老人互相照看,我这个当儿子的安心省心多了。”杨智建告诉记者。

乡镇“幸福里”社区定位为普惠支持型项目,比经济账更重要的是社会账、发展账。比如,南平常住人口20人以下的“空心村”有1423个,一般乡镇干部每月至少走访村里一次,还有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需要维护。南平又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每逢汛期都要转移危险区域人员。这些支出,可以在边远、“空心村”留守、独居老人迁入“幸福里”后得以节省。

苏建旗说:“居家养老是农村养老最大的民情,也是‘幸福里’最人性化的特点,这也让‘幸福里’成为在原有农村居家养老方案基础上的第‘N+1’种解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