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正文

浦城剪纸:让幸福生活跃然纸上

2022-08-24 17:56: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8月24日讯(通讯员 祖碧霞)剪纸,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带着各自民族和民俗属性,培育着我们的审美观念和习惯。浦城剪纸与其他民间文化一样,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与繁衍,生生不息。它流传久远、样式多、基础深,显示出它最贴近民众的文化魅力。

浦城剪纸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在浦城的各种民俗活动中,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附着于生活,充实着生活,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着浦城人对未来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对美好的憧憬,体现着浦城人的一种最普遍的审美价值观和精神寄托。浦城剪纸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以字组画,每种纹样背后均有延伸含意,开创了中国民间剪纸“礼品花”之先河。2007年,浦城剪纸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浦城县被文旅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2014年,“浦城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有省级传承人3人,市级传承人2人,县级传承人38人。

盛兴元明,风行民间

浦城剪纸历史悠久。西晋时由中原士族入浦定居传入并深得浦城人喜爱。经唐、宋长足发展,元、明兴盛繁荣,至清代,艺术水平与使用均达鼎盛,形成既含中原文化遗风,又具闽越土著文明印迹,既有北方粗犷大气、淳厚拙朴,又有南方细腻纤巧、纯净秀气的艺术风格。明清时,浦城剪纸开中国民间剪纸“礼品花”之先河,对江南乃至全国的“礼品花”剪纸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剪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浦城县临江扁山村,剪纸用于农家喜事上 李虹 摄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著名文学家梁章钜寓居浦城。后在其所著《归田琐记》“代吉祥说”篇中记载:“近日浦城有敬惜字纸之会,诚盛举也。惟各家尚有习而不察,竟等于不敬不惜,而不自知其非者。常见人家馈送食物,无论大盘小盒,其上每加红纸一块,或方或圆,必嵌空剪雕四字好语,如‘长命富贵’、‘诸事如意’之类,不知此纸本系无用之物,一转瞬即蹂躏于童婢之手,再转瞬且沦弃于圊溷之区。其能于收物之顷,即将此纸随手检归惜字篓中以待焚化者,盖百家不得一二人焉。一家如此,积家则多。一日如此,积日则多。其婚娶喜庆之家所用尤繁,则所作践之字尤甚。今欲骤令各家不用此纸,其势有所不能,不得已,思一善法以变易之。窃念各家用此之心,不过意取吉祥,别无他说,兹以吉祥之景代吉祥之字,有何二致?因杂取吉祥善事,剪作花样十六纸,分赠各家,务望照此剪雕,以代前此吉祥之字……”。由此可知当时浦城人剪刻使用剪纸风气之盛,浦城剪纸在梁章钜的钟爱与倡导下,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在民间风行更甚。

1  2  3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