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文化特派员祝熹:激活朱子文化 赋能乡村振兴
2025-08-12 08:40: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分享到:
|
东南网8月11日讯(通讯员 黄子荣 刘剑锋 丁健伟 杨欣玥)建阳区朱子文化研究会会长、高级教师祝熹担任莒口镇马伏村文化特派员以来,积极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寒泉精舍和马伏熹云湾等项目建设提供思路,激活朱子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朱子是建阳的重要文化名片,马伏村的寒泉精舍是朱子在我区自建的第一所书院,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无可争议地成为朱子文化宣介的重要文化地标。书院主体建设完成后,市区两级决定通过“近思录”“孝道”两大主题进行展陈设计,祝熹以文化特派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对寒泉精舍的孝道展陈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作为文化特派员,在寒泉精舍展陈主题确定之后,其一就是《近思录》主要内容的展陈,第二就是‘孝文化’主要内容的展陈。”祝熹解释道,“我想这里面两者其实有一个共同主题,就是由对母亲的‘小孝’上升为家国情怀的‘大孝’,而家国情怀的‘大孝’正好可以在《近思录》里面体现出来,这样,整个‘孝文化’就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
马伏熹云湾是“麻阳溪千载文脉”的最佳展示场所,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建阳“千年文脉”的深厚底蕴,如何将“千年文脉”具象化,祝熹以文特派的身份进行思考,设想将“千年文脉”具体为“理学千年”“书院千年”“科举千年”“建本千年”“释道千年”“茶盏千年”六大版块。
文化特派员祝熹介绍道:“在打造马伏济熠馆的时候,我就把‘千年文脉’给它具象化。比如我们的理学从游酢南传到朱子集成,再到现在的发扬光大,是‘千年文脉’的一个重要体现;建本文化从唐末开始,一直是中国雕版印刷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也是‘千年文脉’;还有朱子这一批理学家的著作成为中国科举最重要的书籍,这是‘科举千年’。所以,我们从六个方面把‘千年文脉’具体化,让人们在游览马伏、走进济熠馆时,能真切感受到‘麻阳溪千年文脉’的博大精深。”
在重新打造马伏周氏宗祠的过程中,祝熹与镇村干部一起查找史料,印证本地的周氏与理学鼻祖周敦颐之间的渊源,得到了本地周氏村民的认可。
“我跟祝熹老师为了把这个脉络理顺,一起到建阳图书馆找到了《周氏宗谱》,对里面的内容进行梳理,然后再通过本地有威望的周氏长辈一起追溯,翻阅这些材料,通过原始记载印证了这个周氏也是属于‘爱莲堂’中的一脉。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展陈内容,像这几位祖先的画像,都是祝熹老师帮我们一起梳理最终确定的。”莒口镇党委宣传委员傅丽君说。
祝熹表示,建阳的文化厚重,文化特派员不应该只囿于一地一景一事一物,除了马伏,他还积极地为考亭书院、麻沙镇、黄坑镇、将口镇挖掘史料,为今后的文化建设先行铺垫系统的文史资料。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