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新闻 > 正文

激荡武夷源头活水 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2022-03-22 08:51:2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春日晨曦,清风微凉,齐云峰下薄雾萦绕,清泉、飞瀑、山涧、溪流铺展在国家公园的崇山峻岭间,一泓碧水,让武夷山有了千姿百态。

闽北大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一年四季碧波荡漾、流水潺潺,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水生柔情,滋润万物,将南平涵养为“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

绿水青山,孕育着金山银山;清泉激流,演绎着逐梦激情。

南平境内河流绵延纵横,有大小700余条,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74条,人均水资源量为1199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6倍、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3.5倍。

近年来,南平市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依托全球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的优质水资源,在推进水资源与水经济的融合转化中释放绿色发展新潜能、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厚重滋养 静水深流

崇阳溪畔,新绿蔓发,点点苍翠,鸟鸣山涧,沿一汪清流溯源而上,髭蟾湍蛙,光倒刺鲃,多样性水生态栖息环境映入眼帘。这里,碧水丹山,原生无扰,被誉为“鸟类天堂”“蛇的王国”“昆虫世界”。

华东屋脊,藏风聚气。耸峙于武夷山国家公园闽赣边界的黄岗山山势陡峭,群峰林立,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海洋的温暖气流。武夷山下,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形成国家公园丰沛的降水,多年来平均年降水天数超过157天,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全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107mm,比福建省平均值(1677mm)高26%,超过我国99.5%、全球95%的区域。

闽北水源,渊远流长。源自国家公园的年径流量高达13.9亿m3,产流能力在全球10000多处国家公园中居领先,降水穿过天然落叶、表层土壤、花岗岩层层下渗,经过原生性森林、湿地渗透、溶解、沉淀等调蓄和过滤,形成水量水质稳定的基岩裂隙水和断裂(构造)脉状裂隙水,地下水资源达15.2亿m3,全市已探明的11处矿泉水水源地,均为偏硅酸型矿泉水,年可开发量约为128.4-170.2万吨,富含偏硅酸、锂、钙、钾、硒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

剧烈变化的地形条件、极佳的植被覆盖,形成了区域独特的局地水循环过程,具有水源涵养能力强、水循环速率快、垂向水循环强烈等突出特征。水流沿麻阳溪、九曲溪等流出,经雷公口等水库调蓄后,为下游生态保护、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条件。

武夷氤氲,泽土润茶。武夷山水土硒锶相存,土壤天然无污染富含硒元素,是天然水体中硒潜在的来源之一。饱满的水汽润泽了富含微量元素硒的土壤,共同为茶树生长提供最佳的温度、水分和养分条件。

曲曲三回转,峰峰水抱流。九曲溪碧清的流水,涵养武夷群峰,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特有的水、土、气、岩等基础条件和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周边区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投入,让河流地表水质常年优良,拥有优异且富有特色的水质优势。历史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自2009年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各断面主要水质指标稳定,水质持续保持Ⅰ类标准。

武夷山水资源不仅是天然洁净、万物共生的生态之水,也是宜居宜赏、极具潜力的富民之水。去年9月,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我国首批正式设立的五个国家公园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个在双世遗产地设立的国家公园,10月,市政府印发了《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先行方案》,建立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划定重点保护区、保护协调区、发展融合区三类空间,实行差异化管理,充分发挥武夷山国家公园和“双世遗”品牌优势,以“山景城乡生命共同体”为基本模式,构建“国家公园-城-镇-村”融合发展体系,协调联动周边地区保护发展,并委托我国水科学领域权威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展针对性研究,运用科学方法挖掘区域水资源特色和相关发展优势。

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22—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当天,我市将举办《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水资源白皮书》发布会暨水产业发展论坛,推进南平“一瓶水”产业体系发展,拉长水资源开发链,努力实现水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1  2  3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