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合一”模式“串起”产业振兴链 建阳书坊乡谱写丰收致富新篇章
2025-08-22 18:29:2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分享到:
|
东南网8月22日讯(通讯员 图/文 谢晓峰 王沛夫)金黄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作响……走进建阳区书坊乡钱塘村的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书坊乡以“五合一”链条为抓手,让小小的黄金百香果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书坊乡钱塘村的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
党建领航,找准产业发展“指南针”
“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跟着党支部干心里亮堂!”钱塘村种植户姜跃强的话道出了党建引领带来的变化。书坊乡坚持常态化开展党建体检,组织下派书记、驻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全面摸清零散土地、闲置厂房等“隐藏家底”,搞懂弄清优势强项。在体检中发现,钱塘村沙壤土和亚热带气候特别适合黄金百香果生长,且村民有传统种植基础,这一特色优势被精准锁定。方向有了,该如何发力?
资源盘活,唤醒乡村沉睡“聚宝盆”
“没想到荒了多年的坡地能变成‘聚宝盆’!”看着自家流转的5亩土地每年能拿到2500元租金,还能在果园打工挣钱,钱塘村村民王大娘笑得合不拢嘴。当地通过“农户自愿+村集体协调”模式,集中流转零散土地,建成近百亩的黄金百香果种植园,土地流转率从25%提升至49%。在钱塘村,闲置多年的旧村部被改造成占地约250平方米的百香果仓储中心,清洗、分拣、包装一应俱全,日生产包装达300余斤。通过资源整合,当地不仅盘活闲置土地400余亩、闲置房屋300余平方米,更是带动了周边30余户村民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土地流转得租金、果园务工得薪金”的双重收益。
村民采摘百香果
平台聚力,搭建产销对接“立交桥”
书坊乡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凝聚发展合力,由党支部领办、农户参与成立南平市建阳区钱塘人家百香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牵头搭建组织框架,合作社具体运作实施,构建起“统一育苗发苗、统一种植标准、统一集中收储、统一销售运营”的全链条模式。合作社主动拓展多元销路,线上依托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视频等社交平台打响乡土品牌,线下与福州、厦门等大型批发市场深度合作发展订单农业,让标准化种植的黄金百香果实现“产得出、卖得好”,持续带动村民增收、村财增效。
“到南平去,助乡村兴”数字平台页面
“到南平去,助乡村兴”数字平台的上线更让农产品插上“云翅膀”。平台不仅展示闲置厂房、土地等资源,还挂上了黄金百香果售卖页面,通过线上预订、订单农业等方式拓宽销路,让小农户顺利对接大市场,黄金百香果从田间地头直达全国消费者餐桌。
要素赋能,筑牢产业升级“压舱石”
“有专家指导,种果心里有底!”种植户们对前来指导的农技专家赞不绝口。书坊乡建立“专家+科特派+种植户”培训体系,每年开展技术培训20余场,培训农户300余人次,培育出10余名“土专家”“田秀才”。成功申请省级育苗专项资金50万元,建成占地约6亩的标准化种植大棚,依托专项支持的培育技术,成功育出口感细腻清甜、汁水盈润充沛、甜度适口均衡的优质高产新品种,亩产较传统品种提升约300斤。同时,驻村干部与种植户结成帮扶对子,全程跟踪解决生产销售问题,形成“人才支撑、资金保障、干部服务”的全要素保障体系。
书坊乡黄金百香果
如今,书坊乡黄金百香果种植面积达400余亩,年产值突破400余万元,带动3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从党建领航到资源盘活,从平台搭建到要素保障,“五合一”链条让黄金百香果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漫山遍野的百香果藤蔓间,不仅结满了金黄的果实,更结满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书写着越来越精彩的丰收故事。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