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支部建在项目上 党员攻坚显身手
2022-03-18 17:25: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温柳婷 |
分享到:
|
东南网3月18日讯(通讯员 邓忠卫)机器轰鸣,一辆辆施工车来往穿梭,一名名工人有序施工……
3月16日,在建阳区水东塔山大桥扩宽改造项目施工现场,项目建设繁忙而有序地加快推进中。
建阳区水东新城建设板块指挥部工作人员李招强介绍,该项目之所以能够按时快速推进,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项目上建立了“攻坚支部”,提供了“保姆式”服务。
今年来,建阳区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加快推进“百日攻坚”“七赛七比”重点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一线,成立由区领导任支部书记、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攻坚支部”,全面推行“三上一线”党建项目化工作法,即“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阵地上、党员冲在火线上,堡垒筑牢在一线、党群联结在一线、服务攻坚在一线”,有力推进功能型党支部与重点项目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互促互进、同频共赢。
支部建在项目上,项目有了“主心骨”
在水东新城项目建设指挥部,笔者看到,墙面上除了贴有各大项目工程最新的进度表外,还有党支部的各项任务清单和支部生活制度。
“这是为项目建设成立的临时党支部。”水东新城建设板块指挥部临时党支部党员刘源涛介绍说,目前该党支部共有8名党员。
近年来,建阳区全力推行支部建在项目上,按照“一板块一支部”“一项目一小组”的形式,在“七赛七比”活动的重点项目一线建立党组织16个,选派178名党员干部充实到项目一线,实现“项目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把选派到重大项目专职组的党员、项目建设一线党员和项目涉及村(社区)党员等充实到党组织队伍中,党员组织关系在原单位不变,实行双重管理制度,让项目一线党员有了新“娘家”。
“有了党组织,项目就有了‘主心骨’。”建阳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为了把党组织的战斗力转化为生产力,还要求项目党组织把责任落实到岗位,压力传递到党员,推动党建和项目上下联动,同步开展。
党旗插在阵地上,工程有了“火车头”
建阳区水吉镇仁山村桔柚生态示范园建设项目现场,乡村振兴板块指挥部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刘建忠正在与乡镇干部、村民、施工方共同协商遇到的难题。
工程施工难免影响到当地群众的生活。“我们开展工程项目建设,最怕和群众起矛盾。尤其工程施工单位,跟村民不熟,一旦问题处理不好,还会影响到工程进度。”刘建忠向笔者坦言,他刚到项目点上时,也担心过这个问题,“可现在,这已经不是问题”。
原来,建阳区为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建立“群众呼叫、党员呼应”机制,带动乡镇(街道)、村(社区)、项目方、施工方党组织联创联建,共同化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现在遇到问题,群众首先会反馈给村党组织和乡镇党委,我们党组织之间再沟通,商讨解决方案。”刘建忠感慨地说,党组织的引领就像给项目工程装了“火车头”。
建阳区以临时项目党支部为龙头,加强与乡镇(街道)、村(社区)、共建单位、两新党组织的党群融合互动、结对共建,辐射带动项目周边党建工作整体提升,形成“党建联盟”,凝心聚力推进项目建设。同时,还把创建“党员责任区、先锋示范岗”延伸到项目一线,积极组建征地拆迁、政策处理、安保维稳、信息宣传等小组,认领责任片区,党员责任区在项目阵地上的覆盖面达100%。
党员冲在火线上,攻坚有了“先锋队”
在同事们眼里,朱育新是一头“老黄牛”。在武夷新区项目建设中,这位“60后”党员一直冲在一线,自2021年9月选派“七赛七比”武夷新区要素保障板块指挥部后,离开工地休息时间总共都没超过1个月。
像朱育新这样的党员,在项目建设中为数不少。为了克服建设难题,建阳区先后组建30余支党员先锋队、突击队,截至目前已突击解决了各类难题200余个。
“党员就是攻坚克难的先锋。”建阳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为了推动党员在项目一线攻坚克难,把重点工程、重点任务现场作为培养党员、锻炼干部的特殊考场,把重大项目一线作为党员干部锻炼的大平台。
80天建成建阳区水吉镇仁山村桔柚生态示范园、45项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8亿元、118项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5亿元……如今,在“攻坚支部”的示范推进下,党员干部敢于攻坚、能打“硬仗”,全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稳步推进建阳区重点项目建设,有效保障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
相关阅读:
- [03-18] 建阳:南平首次 硬核高科技助力核酸检测
- [03-18] 建阳黄坑:统筹“三茶”发展 做好“生态茶”文章
- [03-17] 建阳童游:再生水稻育秧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