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百合花产业是这样“浇灌”大的
2022-01-10 17:52:1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分享到:
|
解决了产业“卡脖子”问题。国内百合花种球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进口,种球成本占六七成,直接制约了百合产业的发展。面对“卡脖子”问题,延平区深化“科技特派员机制”,与省农科院百合产业科技服务团队密切合作,联合开展研发项目,成功突破国产化商品种球繁育技术难关,开发出诱导配方、低温春化、热激渗调等10多项适配技术。今年已成功推广种植国产化种球6种,面积达1000余亩。
百合花产业发展的“痛点”一一“拔除”,有力地推进延平百合产业高速“长大”。正在忙碌的延平区花卉协会会长叶盛立介绍说,现在,延平区已荣获“中国百合之乡”之称,是福建第一、全国三大百合鲜切花产区之一,全区百合种植面积近1.2万亩,年产值超过6.3亿元。其中王台镇种植规模达到了6500多亩,20多个品种,并以专业户为龙头,大户联小户的花卉生产、包装,已形成了一条集“生产—包装—冷链运输—销售”为一体专业化、规模化的百合产业链,“延平百合”先后获得南平市知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国家地理证明商标。
在百合小镇王台,这里的百合花大棚连成一大片,成为一大景观。卢柳余是延平区最早种植百合的花农之一, 20多年前,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延平区茫荡山上的宝珠村栽下了第一棵百合花种球,把鲜花切到上海市场去卖,价格不错,尝到了甜头,于是一发不可收,并带动了周边其他村民一起种。2010年,区里在王台镇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导卢柳余等花农到园区集聚种植,抱团发展,迅速壮大,如今从茫荡镇来的花农占王台镇种植百合的花农70%,种植4000亩左右。当年和卢柳余一起到王台来的傅克强,如今产业做大了,效果显著,吸引了在外创业的大学生儿子、大学生媳妇也来“加盟”,并利用网上平台零售鲜切花,开拓销售新市场,一家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王台百合小镇方兴未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王建华说,目前区里正在规划以百合花产业链为切入点,围绕打造百合花卉产业为主,特色乡村旅游、生鲜冷链物流为辅的“一主、两辅”核心产业体系,在百合鲜切花特色主导产业的带动下集乡村旅游、养生度假、休闲生活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延平百合将步入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相关阅读:
- [01-10] 闽北一绝——延平笋燕
- [01-08] 代表委员为推动延平新城港区投入试运营建言献策
- [01-07] 南平市领导参加延平代表团分组审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