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延平:百合花产业是这样“浇灌”大的

2022-01-10 17:52:1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月10日讯(本网通讯员 詹国兵 游立成 刘焱)腊八时节,南平市延平区林业局领导来到塔前镇虎山村南平欣然花卉有限公司花卉大棚基地,了解该局补助下新建成的智能温控大棚自主繁育种苗情况。

“老魏,种苗长得怎么样?”区林业局局长王建华问。

“真的很感谢你们帮助我们解决了种苗长期不能自主、依靠高价购买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利用智能温控大棚进行自主繁育白菊、黄菊和多头菊种苗,长势良好,明年计划扩建30亩地育种2000种品种,争取出口日本1500万株白菊黄菊,出口数量达全年总产量的半成以上,利润占比达到公司全部花卉产业总量的七成,以利产业长远发展。”欣然花卉公司总经理魏光仕开心地回答。

去年初,区林业局领导下来调研时了解到欣然花卉公司的发展受制于居高不下的种苗成本,就帮助该公司对接相关技术专家并给予专项扶持资金。

魏光仕告诉笔者,该公司仅在虎山村的花卉示范点面积就达到113亩,平均年产值500多万元。基地采用多头菊与百合轮种模式,依托高山高海拔生态优势,一年可以种植一季多头彩菊和一季百合,有20多个品种的百合花和100多个品种的多头彩菊。除了差异化种植外,内外兼修的销售渠道也为企业带来了稳定利润。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花卉40%出口海外,30%在公司的连锁花店中零售,30%面向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销售,从而形成了一条稳定的花卉产业链。

在田间的花棚里,许多农户正忙着摘剪多头彩菊并捆扎打包,装进冷链车运至海外。“这里工作稳定,而且劳动强度不大,收入比种菜要多得多。”村民刘善星2017年就到基地帮工,如今已升任技术主管,一年工资在6万元左右。

虎山村近百名村民给欣然公司种花,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欣然公司每年需要发放300多万元人工工资,工人人均年纯收入4万多元。

“扶持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带给农民更大的的实惠,是我们持续着力扶持以百合花为主的花卉产业发展壮大的初心。可以说,这些年来,百合产业发展的‘痛点’在哪里,我们林业部门的‘诊所服务’就跟随到哪里,全力做好服务。”王建华一一介绍近年来该局上下与区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为百合花产业发展解决的几个问题:

解决了种球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问题。以往,种球成本占据百合花种植业的三分之一。在区林业局的指导下,区花卉协会从源头下手,以花卉协会的名义集体申报种球采购清单,大批量采购,有效地压缩了个体采购的成本,如今全区年采购3000万个种球,成本节约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

解决了物流瓶颈问题。卖鲜切花贵在鲜。区里在王台镇上建立花卉物流中心,区花卉协会与物流公司签订大额订单合同,覆盖全国90%地区,实现48小时送达效率,公路、高铁动车和航空三大主流运输方式,与三明同行协会进行物流运输线路优势互补,一年节约运输成本达到30%;

解决了销售无序乱象问题。以往,延平区百合花销售各显神通,大多货发给买主售后由买主结算“良心价”,贱卖现象在所难免,还会造成不少坏账。今年,区林业局领导带领区花卉协会领导前往全国主要花卉市场建立销售窗口,开拓延平花卉市场的“版图”,同时,由协会统一报价竞销,掌握了花卉销售自主定价权,从买方市场优势扭转为卖方市场的优势。特别是在全国最大花卉消费市场的上海市,实现了上海窗口销售占全区百合花全部销量的30%,极大的利好延平花卉产业;


解决了产业“卡脖子”问题。国内百合花种球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进口,种球成本占六七成,直接制约了百合产业的发展。面对“卡脖子”问题,延平区深化“科技特派员机制”,与省农科院百合产业科技服务团队密切合作,联合开展研发项目,成功突破国产化商品种球繁育技术难关,开发出诱导配方、低温春化、热激渗调等10多项适配技术。今年已成功推广种植国产化种球6种,面积达1000余亩。

百合花产业发展的“痛点”一一“拔除”,有力地推进延平百合产业高速“长大”。正在忙碌的延平区花卉协会会长叶盛立介绍说,现在,延平区已荣获“中国百合之乡”之称,是福建第一、全国三大百合鲜切花产区之一,全区百合种植面积近1.2万亩,年产值超过6.3亿元。其中王台镇种植规模达到了6500多亩,20多个品种,并以专业户为龙头,大户联小户的花卉生产、包装,已形成了一条集“生产—包装—冷链运输—销售”为一体专业化、规模化的百合产业链,“延平百合”先后获得南平市知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国家地理证明商标。

在百合小镇王台,这里的百合花大棚连成一大片,成为一大景观。卢柳余是延平区最早种植百合的花农之一, 20多年前,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延平区茫荡山上的宝珠村栽下了第一棵百合花种球,把鲜花切到上海市场去卖,价格不错,尝到了甜头,于是一发不可收,并带动了周边其他村民一起种。2010年,区里在王台镇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导卢柳余等花农到园区集聚种植,抱团发展,迅速壮大,如今从茫荡镇来的花农占王台镇种植百合的花农70%,种植4000亩左右。当年和卢柳余一起到王台来的傅克强,如今产业做大了,效果显著,吸引了在外创业的大学生儿子、大学生媳妇也来“加盟”,并利用网上平台零售鲜切花,开拓销售新市场,一家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王台百合小镇方兴未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王建华说,目前区里正在规划以百合花产业链为切入点,围绕打造百合花卉产业为主,特色乡村旅游、生鲜冷链物流为辅的“一主、两辅”核心产业体系,在百合鲜切花特色主导产业的带动下集乡村旅游、养生度假、休闲生活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延平百合将步入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