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意情趣的精神食粮
2020-10-19 15:16:09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
时评杂文,最讲究一个“新”,要么关注时事新奇,要么考察角度新颖。光炎的文章时时有新景,处处有新意,新得独具匠心、新得出其不意。他看问题,往往突破一般的思维常规,发现独特之处,同时也引发深刻思考。他的杂文短小精悍,却拥有充实饱满的生命能量,其原因不仅在于它的新颖和新意,更在于其中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光炎的文章,巧辩妙证,去伪存真,在微观和宏观的统一、“破坏”与“建设”的和谐中,达到辩证的理论思维和情感形象的审美思维的完整构建。如《“名人”文化与文化名人》中,作者瞄准文化丑陋现象,“真正文化名人的作品,才是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艺术……尤其一些并非真正的历史名人的‘名人’们,其‘出名’往往是一时或具有狭隘的地域性。万一到处题词刻石刻碑等,一旦时过境迁或其他原因,他们的‘作品’往往就会被人铲除,从而使得一些原本很美的名山胜石、琼楼名园留下遗憾的疤痕。”让那些虚伪的假名人、伪名人羞愧难当,悔不当初,丢尽脸面。在《找准“1℃”》里,“如同一壶水烧到99℃还没有沸腾,还没有产生价值。因而,牟其中就是去找准那个‘1℃’,从而使‘99℃+1℃=沸腾’来创造财富。”揭示出1与99的关系。他用杂文之铁锨,挖出了企业的成败之源。 光炎的杂文,以古察今,以个别鉴类型,以特殊证普遍,在胸怀敞亮、视野开阔的渊博见解中,流露俊逸的儒雅风度和大家气概。他的杂文,议论不刻板,说理不生硬,思考不古奥,全在妙趣横生的形象生动营造间,庄谐并置而收放自如,情理纵横而开阖有度,非有足够的“嚼”劲儿,才能体味出其中的辛辣滋味。如《何不食肉糜》,他先是举出晋朝的惠帝,听说天下闹饥荒,人民没有饭吃,便说:“何不食肉糜?”通过这样的故事,鞭挞映射如今的“政府之于企业管理、上级机关之于下属单位、单位领导之于属下工作人员,如果也是一味包办、代替、迁就、恩宠,久而久之,也会有朝一日造出许多的‘惠帝’来的——‘何不食肉糜’”。苦口婆心,足见作者的“医者仁心”。“智术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辞,辞盈乎气。苑囿文情,故日新殊致。”光炎兄的杂文,从民间来,到百姓中,稳健踏实,刚柔并济,锋芒直爽,妙意情趣,融个性情感表达与理性逻辑思辨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精神美餐,值得慢读细品。(陆永建) |
相关阅读:
- [08-27] 松溪县河东乡水东社区扎实推进全民阅读工作
- [06-28] 浦城:“好听+好看” 让阅读成为新时尚
- [04-29] 阅读 永远是文明之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