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意情趣的精神食粮
2020-10-19 15:16:09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闽北人都知道,黄光炎是个有趣的人,做人办事真诚直率,文章辞赋风采俊逸,就连品茶饮酒也自得情趣,是一个对工作有热情、对生活有温情、对人生有激情的人。我与光炎兄是多年老友,知悉他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坚持创作,也常在报纸杂志阅读到他的一些佳作。《碎语闲言》是他的第一部杂文集,汇集了20多年来在各类报刊发表的文章,既是他志趣人生的一份记录,也不妨视为他飞扬生命的几许心得。这些文章接地气而有丰富的生活动态,蕴涵品质且有严肃的思考探求,以敏锐的观察针砭时弊,以生动的笔法激浊扬清,旁征博引中关怀民生,说古道今间问询世道,具有质朴的人文精神,更富有稳健的义理内涵。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中曾直言:“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作为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世情和时事动态的文艺性论文,杂文要同时兼备热烈的激情、敏锐的观察、激扬的文采以及深刻的思想,才能在短小篇幅间展示锋利,在锋利劲道中获取隽永,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显示强大的生命能量。其中,思想性是杂文的核心与灵魂,源于创作主体对生活百态的细致观察和独到发现,更深植个体生命对世情人心的深刻体悟和不懈探求。诚如《碎语闲言》所展示的,从街头巷尾到地头田间,从高宇广厦到草舍屋棚,林林总总的琐事,形形色色的人群,选材全部来自最日常的生活和最平凡的工作,却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作者无意高谈阔论,而是专注于从平凡处看见不平凡,从细碎处发现庞杂,在嬉笑怒骂的洒脱与豁达间,在鞭辟入里的洞见与锋利间,关怀贴近百姓的生活现象,扎根深入基层的工作问题,务实而稳健,真切而中肯,亲近而温暖。
人常说:“文如其人。”读黄光炎的文章,能深切感受到他迹深墨浓的字里行间散发的凛然正气和刚直骨气。他的文章,针砭时弊精练而犀利,如手执利刃,切金断玉,干脆利落。他时而情绪饱满铿锵有力,如在《不敢看书》里,通过一系列对比,严厉批判当前经济利益驱使下,出版行业粗制滥造出版物的问题,并怒而发问:“有关直接责任者,究竟是对得起作者,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广大读者,还是对得起谁呢?”时而讽刺尖锐犀利深刻,如在《“安利”热,让人欢喜让人忧》中,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链条式推广营销现象产生的深层动因:“企望通过加入‘安利’直销队伍挣大钱的盲从者们,则当慎而从之。”时而又理性思辨思考深刻,如在《让医疗回归“初心”》中,他透过时事热点“长生疫苗事件”,直指医疗卫生改革症结,并对商业经济下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行深思:“人一旦失去人性、唯利是图,就无异于动物……由是观之,我们是否应当呼唤医疗初心的回归,呼唤医行灵魂和本质的回归,呼唤其回归到人性的真、善、美上来!”如此提笔行文,贴现实,戳痛点,动人心,启深思,堪称时代之文。
时评杂文,最讲究一个“新”,要么关注时事新奇,要么考察角度新颖。光炎的文章时时有新景,处处有新意,新得独具匠心、新得出其不意。他看问题,往往突破一般的思维常规,发现独特之处,同时也引发深刻思考。他的杂文短小精悍,却拥有充实饱满的生命能量,其原因不仅在于它的新颖和新意,更在于其中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光炎的文章,巧辩妙证,去伪存真,在微观和宏观的统一、“破坏”与“建设”的和谐中,达到辩证的理论思维和情感形象的审美思维的完整构建。如《“名人”文化与文化名人》中,作者瞄准文化丑陋现象,“真正文化名人的作品,才是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艺术……尤其一些并非真正的历史名人的‘名人’们,其‘出名’往往是一时或具有狭隘的地域性。万一到处题词刻石刻碑等,一旦时过境迁或其他原因,他们的‘作品’往往就会被人铲除,从而使得一些原本很美的名山胜石、琼楼名园留下遗憾的疤痕。”让那些虚伪的假名人、伪名人羞愧难当,悔不当初,丢尽脸面。在《找准“1℃”》里,“如同一壶水烧到99℃还没有沸腾,还没有产生价值。因而,牟其中就是去找准那个‘1℃’,从而使‘99℃+1℃=沸腾’来创造财富。”揭示出1与99的关系。他用杂文之铁锨,挖出了企业的成败之源。
光炎的杂文,以古察今,以个别鉴类型,以特殊证普遍,在胸怀敞亮、视野开阔的渊博见解中,流露俊逸的儒雅风度和大家气概。他的杂文,议论不刻板,说理不生硬,思考不古奥,全在妙趣横生的形象生动营造间,庄谐并置而收放自如,情理纵横而开阖有度,非有足够的“嚼”劲儿,才能体味出其中的辛辣滋味。如《何不食肉糜》,他先是举出晋朝的惠帝,听说天下闹饥荒,人民没有饭吃,便说:“何不食肉糜?”通过这样的故事,鞭挞映射如今的“政府之于企业管理、上级机关之于下属单位、单位领导之于属下工作人员,如果也是一味包办、代替、迁就、恩宠,久而久之,也会有朝一日造出许多的‘惠帝’来的——‘何不食肉糜’”。苦口婆心,足见作者的“医者仁心”。“智术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辞,辞盈乎气。苑囿文情,故日新殊致。”光炎兄的杂文,从民间来,到百姓中,稳健踏实,刚柔并济,锋芒直爽,妙意情趣,融个性情感表达与理性逻辑思辨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精神美餐,值得慢读细品。(陆永建)
相关阅读:
- [08-27] 松溪县河东乡水东社区扎实推进全民阅读工作
- [06-28] 浦城:“好听+好看” 让阅读成为新时尚
- [04-29] 阅读 永远是文明之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