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头条 > 正文

青山碧水展新颜 绿富同兴谱新章

2025-11-21 10:08:34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福建省率先开展全域“城市体检”,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考评获评“A”档,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立法实践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

总结推广光泽“无废城市”县域试点经验,探索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城市发展模式;

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截至目前,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100%,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99.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绿色成为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也成为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山、水、城、人齐迈“扩绿”步伐,绿色低碳新风扑面,让良好的生态环境真正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南平如画的生态美景成为更多游客向往的“诗与远方”。

释放“兴绿”红利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是南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南平,好空气也能卖钱,一瓶8升装的二氧化碳标准气体,市场售价超过1500元。”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邵武市桂林乡桂林村的空气满足高纯度洁净空气的各种指标,工作人员采集之后,经过干燥、提纯、加压等工序,就可以成为生产二氧化碳标准气体的核心原料。

近年来,南平市积极推动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和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落地南平,探索建立全国首个大江大河碳汇标准及方法学,实现全国首笔河湖碳汇交易,推动二氧化碳监测激光雷达装备等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探索“生态司法+碳汇”新路径,积极落实“双碳”行动,下好“双碳”先手棋,2025年3月,南平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