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粮田”梦想照进希望的田野
| 2025-11-14 09:19:30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张梦媛 |
分享到:
|
全链条探寻创新“稻”路
从“附属品”到“吨粮田”,从头季稻机收破题到全程机械化栽培……全链协同,系统作战,从历史走来的福建再生稻产业不断迎来新的高光时刻,为全国粮食增产提供了思路与方案。
10月25日,来自全国10个省份的农业工作者齐聚“福建粮仓”浦城,召开全国再生稻生产现场会,共同探讨如何让“吨粮田”的梦想照进希望的田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姜照伟说,福建凭借独特生态条件与持续科技攻关,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再生稻研究与示范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目前,福建再生稻产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并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相关技术成果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推广应用,带动全国再生稻产业持续发展。
这几天,陈兆武一边忙着抢收再生稻,一边忙着油菜播种育秧。这正是福建最新探索的“稻—再—油”周年高产高效模式。
“我们坚持稳粮、扩油两手抓,在再生稻生产的基础上,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林武说,该模式的难点在于两种作物茬口搭配难度大,油菜从播种到收获至少需要6个月,与水稻生育期有所重合。为此,福建筛选短生育期油菜品种,以育苗移栽替代传统直播模式,大幅缩短油菜在田时间;在水稻种植环节,利用水稻工厂化育秧点,培育壮秧,适当延迟水稻插秧时间,以此实现四季无闲田,粮油茬口无缝衔接。
作为最早一批“吃螃蟹者”,陈兆武算了一笔账:发展“稻—再—油”模式,在再生稻亩产超“吨粮”的同时,油菜亩产也能达到100公斤,较单季稻种植每亩增收900元以上。
面向未来,再生稻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全要素全链条创新。全国再生稻生产现场会指出,要优选品种,加强耐高温、品质优、再生力强的品种筛选推广;配套农机,加强专用机具研发推广;集成技术,加强头季稻高产栽培、科学施用促芽肥、合理留茬机收等关键措施落实落地,推动再生稻生产稳定发展。(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袁野 邱春静)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