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武夷》“五一”开演
2025-04-28 08:52:02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分享到:
|
《月映武夷》彩排现场
《月映武夷》彩排现场
当千年窑变技法与数字投影结合,盏中星河随剧情流转,泥坯在火光中裂变,建盏在泥与火的交融中淬炼,尽显东方哲思;
当全息投影技术,将古代学堂的场景呈现,配合270°环绕屏和水幕效果,观众仿佛能感受到当时的学习氛围,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当舞台上的水元素与光影相互配合,雨水、溪水、酒水、茶水、泪水交织,象征着思想的汇聚与碰撞。
当机械舞台沉入碧水,当光影散作星河,《月映武夷》留下的不仅是视觉震撼,更是一把打开东方哲学的密钥。
当我们的脚步,来到5月1日那天,请走进《月映武夷》剧场吧。
5月1日开始,大型文旅山水史诗《月映武夷》以全球首创的270°环形水舞台为墨,以AI全息投影为笔,将朱熹的理学哲思化作可感知的大型舞台秀。
这里,山水不再是静态的风景,而是流动的哲学载体;这里,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在“天人合一”的时空长河中,完成一场从“看山看水”到“见天见地见自己”的灵魂升华。
由福建武夷旅游集团与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新演艺项目《月映武夷》,由知名导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肖向荣执导,著名导演、总制作人萨迦多吉领衔众多业内顶尖人士参与创作,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国家京剧院一级编剧池浚担任编剧/撰稿,著名舞美设计师郭昕负责舞美总设计等。
《月映武夷》以朱子文化为哲学内核,通过巧妙的编排,让观众既能大饱眼福,也能获得独特的文化体验与感悟。
“希望观众看完演出后,对武夷山的山水、建窑建盏文化、朱子文化等产生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和探索的欲望,若能如此,演出便是成功的。”4月25日,《月映武夷》视觉总设计冯岩告诉记者。
据了解,演出将以“四重维度解构朱子文化、两大遗产激活历史记忆、一条茶路贯通中外文明”为主线,通过情景表演,将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和视觉影像、舞台装置等科技手段融为一体,绘就八闽文化、武夷山水的宏图画卷,共分为《月映万川》《鉴天》《叩山》《家礼》《悟心》《万川归一》等篇章,借助水幕、数控、光影等前沿技术手法赋能,使得傩戏建盏潮到飞起,雨幕油纸伞美成大片,朱子剧场沉浸式学礼,茶道金句暗藏人生智慧……
这场演出,是一次对文化的深刻领悟,也是一场视觉享受。演出以故事和剧本为中心,通过多个篇章展现,如以白鹭形态开篇的开场秀,还有展现建盏制作过程、朱熹思想、民俗文化等篇章。利用水舞台、台口立面、三面屏、圆形冰屏等,通过空间错位、融合以及裸眼3D等技术,结合舞美、灯光打造视觉效果。不同篇章风格各异,像白鹭舞蹈侧重唯美,建盏篇章突出空间结合,竹竿舞则是对山水场景进行艺术化处理。
冯岩介绍,不同的篇章,在舞台色彩选择上都是有具体考量的。“我们依据不同篇章主题和文化内涵选色,如展现自然风光时倾向金绿配比,建盏篇章以红色、金色为主突出泥与火的碰撞,整体遵循宋代美学并有所发散。”
武夷山,是一幅山水灵动的画卷。《月映武夷》水舞台的灵感来自于此。在演出中,水不仅是一种自然元素,更成为构建美学意境的关键。它宛如流动的墨汁,与光这只灵动的笔相互配合,共同勾勒出如梦如幻的场景。
在《月映武夷》,水舞台可实现干湿瞬间切换,一秒前还是坚实的表演区域,瞬间就能化为一湾碧水,配合雾森装置,水面云雾缭绕,营造出宛如仙境的氛围,让观众仿若置身于武夷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空灵与美妙。
此外,舞台还配备了升降、开合、推拉等多种装置,以及顶部的吊装设备,如巨大的月亮屏能从天而降,在空中漂移,配合威亚装置,打造出多层次、立体感十足的视觉效果,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在历史与文化的长河之中。
这是一出别具沉浸感的演出,在《月映武夷》可以沉浸式体验“黑科技”集群。“我们特意增强了沉浸感的设计。”冯岩说,“在结构和空间上,采用留黑形式控制多媒体节奏,避免视觉疲劳;通过月相、影像与水反光结合等方式,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在270度全景式舞台设计中,克服三面屏技术难点,利用裸眼3D和空间模拟减小视觉差,兼顾不同角度观众的观看感受。”
想象中,《月映武夷》是一场月光盛宴,把千年的山、水、诗、哲酿成70分钟的光影醉意,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武夷山里,与月光、山水共舞。
5月1日,第一场演出时间为16:00 ,第二场为19:30,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武夷广场剧场上演的《月映武夷》,我们不见不散。(裴礼辉 通讯员 陈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