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新闻 > 正文

今年上半年,南平市空气环境质量全省第一,全域断面水质维持Ⅱ类以上,生态环境质量领跑全省——让空气常新绿水长流青山常在

2025-08-14 09:15:57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持续厚植绿色底蕴,南平市再获生态佳绩。9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上半年南平市空气环境质量全省第一,全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9.6%;国省控主要流域、饮用水、小流域持续保持Ⅰ类~Ⅱ类优质水质比例为10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南平最亮眼的发展底色,也是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宝藏。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的标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各县(市、区)、相关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环境质量提升目标,针对各县(市、区)生态环境短板,精准谋划生态治理项目,2025年1-6月,全市共谋划项目102个,总投资约40亿元。项目储备成效显著,目前53个项目已成功纳入上级支持库(中央库14个、省级库39个),入库率达47.27%(同比提升8.5%),其余58个项目待评审。资金争取成果丰硕,2024年获中央、省级补助资金5.3亿元;2025年1-6月已获4.6亿元,已达去年总额的87%。

精准管控让空气常新

沐浴着夏末暖阳、呼吸着清新空气,清晨的崇阳溪漫步道上,散步的老人、嬉戏的孩童,还有晨跑的青年男女们,为潭城调配出愈加鲜艳的色彩。“这几年,城市的空气越来越好。只要天气好,每天我都要走到水边,看着蓝天白云,吹着微风,是一种享受。”这是64岁的市民张帆对环境空气质量最真切的感受。

今年上半年,南平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占比69.5%。在空气质量综合排名方面,南平市以2.52的综合指数,在全省9个设区市中位居榜首。

“南平市紧紧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坚持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共治’,建立会商预警、检查督导等机制,不断强化大气污染物全天候网格化监控监测及预警预报,加强企业碳排放履约,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门积极谋划一批精准治理减排项目,持续推进锅炉综合治理工作,加快2蒸吨及以下燃生物质锅炉淘汰进度,预计争取中央大气资金6000余万元,用于支持锅炉淘汰、清洁能源替代、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等。接下来,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紧盯PM2.5、PM10、臭氧等指标浓度,健全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细化空气质量管控措施,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落实。

长治长效让碧水长流

“水质一天比一天清澈,河畔一天比一天干净,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这份惬意。”日前,站在高阳溪畔的生态廊道上,建瓯市房道镇九堡村党支部书记黄本旺感慨道。今年,房道镇依托“生态体检”机制对高阳溪流域开展全面排查,指导20家养鸭场和36家加工点完善纳污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并配套建设粪污收集塘、压榨废水收集池等措施,实现源头截污,避免废水直排河道,采取“种养循环”模式,将鸭粪污水和笋压榨废水转化为有机肥,由吸污车定向输送至竹山和果园进行轮灌,实现“废水”变“肥水”,并积极谋划高阳溪流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一、二期)等提升项目,推动高阳溪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南平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争创生态文明建设典范要求,深入开展闽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把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作为重要任务,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全市51个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以及82个小流域断面、16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保持在Ⅱ类以上,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实现全域好水,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

今年以来,南平市充分利用“生态体检共享平台”,以流域水环境质量清单为体检单,对全市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进行全面体检,把脉问诊,三源齐治。持续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明管化改造,目前全市9个省级开发区均已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6个省级以下工业园区已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在线监控联网。全面做好“园区体检”,建立入园产业项目联合评估预审机制,严格环境准入门槛。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措施,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减少农业投入品对水体的污染。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巩固水口库区网箱养殖清退成效。

展望闽北城乡,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一年四季碧波荡漾、流水潺潺,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市民及游客感受到了“春有河湖滋润、夏有河湖安澜、秋有河湖景致、冬有河湖净美”的生态风貌。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11日,一批工业固体废物缓缓倒入光泽县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场填埋区。“填埋场严格落实分类填埋、雨污分流和防渗防漏等要求,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光泽县环信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建斌介绍,作为光泽县“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重点项目,去年固废处置场建成投运,进一步完善了全县固废处置基础设施,有效提升企业一般工业固废规范化处置水平,为园区工业企业和在建项目提供高效、集中、便捷的废物处理方式。

“我们从联动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强化固体废物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平市持续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着力构建全链条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在污染源头管控方面,重点推进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专项整治,积极推进建阳鑫穗磷肥、建瓯福农化工地块管控修复工作。在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推进40个村庄建设污水管网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小型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或开展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目前40个村已全面开工,24个村完工,投资额超1.17亿元。常态化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摸排工作,对全市1636个行政村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回头看”,策划生成一批农污提升治理项目。在强化固体废物环境安全管理方面,市生态环境局有序开展对重点产废单位危险废物产生、储存、转运、利用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快推进“无废城市”试点,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我们要紧扣生态优先鲜明导向,聚焦‘四个全域’目标,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底线,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争当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苏远波表示,下半年,南平市将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不断深化“生态体检”,保护好武夷山国家公园,抓实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林奥 王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