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正文

建瓯小桥茶业:奋楫扬帆正当时

2022-12-28 16:27:2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2月28日讯(通讯员 徐俐敏 裴礼辉 林水鑫)隆冬时节,傍晚时分,穿梭在位于建瓯市小桥镇的北苑贡茶集中加工园区,茗为天茶业在加紧施工,玉桥茶厂的审评室里在品鉴一款当地今年的水仙……  

这是北苑贡茶集中加工园区开建以来的第7个年头。  

2016年以来,小桥镇党委、政府立足“茗香古镇 茶旅小桥”的发展定位,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发展思路,促成并建设了闽北首个茶产业加工区——建瓯市小桥镇北苑贡茶集中加工园区,一期项目用地约280亩,预计总投资3.17亿元。截至目前,已有8家茶企入驻加工区,预计2023年产值达2200万元。  

茶产业是小桥镇最有区域特色、最具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小桥镇党委书记黄涛华表示,“这些年来,虽然小桥镇的茶产业在向前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茶园多、块头小,产业化水平不高;茶企多、规模小,龙头带动力不足;品牌多、名牌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等。” 加工园区建成后,将助推小桥茶企业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并通过企业的聚集带动产业的发展。  

小桥产茶历史悠久

建瓯市小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出土国家一级文物——西周青铜甬钟的故地,系南宋史学家袁枢的故乡,同时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  

小桥茶,北苑风。宋太宗于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在凤凰山设漕司行衙,置北苑御焙,是北苑御茶园开启巅峰之旅。《北苑别录》有记载:“建安之东三十里,其下值北苑。官焙三十二,内园三十六。”小桥镇是北苑贡茶三十二焙御焙遗址之一“西焙”的所在地,早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便开始生产北苑贡茶,所制“龙凤团茶”为御贡上品,茶文化传承至今。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里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周绛在《补茶经》中盛赞“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诗人陆游在《建安雪》中高度评价“建溪官茶天下绝”。  

“寻茶百丈云泾上,人在千里烟雨中”。在小桥镇的百丈岩,至今生存着一棵千年古茶树,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仍然枝繁叶茂,它见证了小桥茶叶的起伏:经历了北苑贡茶的兴衰之后,清同治年间,茶叶外销畅通,刺激了茶叶生产,到光绪年间,小桥的产茶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宋代。清末军阀混战,海关时开时闭,茶叶生产受到制约,茶业衰弱,本地年出口茶约45吨,品种主要是水仙。抗日战争爆发后茶园大片荒芜,茶厂全部倒闭。解放后,小桥只有旧茶园103亩。直到1960年代,小桥又开始大面积发展茶园。1970年代进入盛期,1976年是建瓯第一个实现万亩茶园万担毛茶的公社……  

如今,小桥镇现有茶园面积4.2万亩,占建瓯市茶叶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居建瓯市首位。现有茶企586家,年产毛茶7000吨,年销毛茶2.3万吨,年产值约3亿元,小桥镇也由此成为闽北乃至全省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规模最大的乡镇,北苑贡茶集散中心初步形成。  

品质提起来,品牌走出去

近几天,小桥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怡晖正在筹备第十三届品茗推介会。“品茗推介会是宣传推介区域公共品牌和小桥茶企的主要平台之一。虽然因为疫情,举办时间已经一拖再拖了,但镇里还是主张尽可能举办。”

2010年以来,小桥镇每年举办斗茶大赛和品茗推介会。前者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茶叶品质。

今年7月,小桥镇第十三届斗茶大赛,吸引小桥镇众多茶农、茶商报名,共收到茶样367个,其中水仙155个、肉桂84个、小品种128个。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担任此次比赛的评审组组长。赛后,他说:“总体来看,茶叶比赛送来的样品,应该说一年比一年品质都有所提高。今年茶叶品质,总体平均水平非常好,茶叶做得非常清楚,说明整个制作技艺有所提升。”

有武夷山茶园一年做一季茶的鲜明对比,小桥茶企深切认识到茶叶多季采摘对品质的不良影响。数量与品质成反比。“七八年前还有一年采5季的茶企,现在是没有了,现在最多采3季,而且比例很小。去年1季采和2季采约各占一半,今年只采1季的茶企占到80%。”小桥镇玉桥茶厂的负责人叶华荣说。  

“品质提起来,我们的品牌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小桥镇镇长周歧彬说。  

近几年来,小桥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茶企走出去的步伐,不仅参加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搭建两岸茶品种、茶加工、茶文化交流合作平台,还去武夷山、福州、莆田、漳州、青岛等地,学习交流乌龙茶制作技术、品牌营销经验。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