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头条 > 正文

延平: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2022-09-23 09:01:18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温柳婷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占比由12∶49.8∶38.2 优化为8∶39∶53,绿色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6.8%,单位GDP 能耗下降25.9%。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建设高标准农田5.62 万亩,粮食、蔬菜产量分别达23.2 万吨、98.2 万吨。长富乳品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0 万粒优质国产百合种球繁育试种成功。工业加速提档升级,实施省、市重点技改项目97 项,16 家企业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三金电子、华孚电器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太阳电缆城、林产加工循环经济园等专业园区建成投产,机电制造、冶金建材两大产业迈向百亿级。第三产业提速进位,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海峡银行等3 家金融机构入驻延平,四鹤广场商圈获评首批省级示范商圈。延平区列入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区利用片区,新增A 级旅游景区3 个。

发展瓶颈逐步破解

举全区之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缔非法采砂点122 处,实施库区养殖网箱升级改造60 万m2,拆除关闭违规养殖场5722 家,完成养殖场标准化升级改造71 家,畜禽养殖污染转岗转产转业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主要河流及30 条小流域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妥善解决遗留问题123 个,不良贷款率0.71%,居全市最低位。强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积极推进“法治延平”“平安延平”建设,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七五”普法成效获得省市高度肯定。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塔前镇虎山村等16个村入选全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王台镇入选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镇。“阳光平台”线上竞拍服务让“暗箱操作”止于“阳光监督”,在全市率先举办“企业家下午茶”活动,有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全区机制体制均在不断创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绿色金库”谱写新篇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重要文章在《求是》杂志发表20周年,8月26日,省、市举办了专题理论研讨会,借此东风,延平区在科特派第一村——王台镇溪后村,隆重举办“人人都是科特派”系列活动,共谋制度创新发展良策,携手奋进新时代科技强农之路。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关心指导、总结提升的工作机制创新。1998年12月,为破解闽北“三农”问题,南平市选派一批农技人员下乡,首位科技特派员吴敬才被派驻到溪后村,自此,延平“三农”工作翻开了崭新篇章。23年来,延平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奋力推动科特派制度走在前列,全区先后选派科技特派员11批2254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484项次,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60%以上,特别是2020年我区成功突破国产化百合繁育种球技术难关,打破了百合种球的技术壁垒和进口依赖,成功培育推广国产化百合种球,带动花农亩均增收1万余元,王台镇也因此称之为百合小镇。目前,延平区已实现科特派工作站乡镇全覆盖,科技服务更是延伸至全区245个行政村,全区现有各级科技特派员220人,总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新一届延平区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叮嘱的“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以科特派工作机制为动能,努力“画好山水画”,突出“生态美”,在落实“双碳”战略上下功夫,无论是工业技改,还是招引项目,首先看能耗、碳排放等约束性指标,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支持华孚等一批企业走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路子,加快培育元力、华泰等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同时,积极发展文旅经济,保护传承闽北优秀传统文化,用好延平“绿色金库”、四贤文化、茶洋窑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文旅、茶旅、农旅结合,让文化和自然遗产焕发光彩、永续发展。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实施林分林相改造、花化彩化,狠抓松材线虫防治,坚决遏制畜禽、鳗鱼养殖污染反弹,建设绿色清新的延平“山水城”。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新一届延平区委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建功新时代、再创黄金期,在新的起点上全方位推进延平‘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落实好“12335”行动和“10+6”工作重点,沉着冷静研判国际政治经济复杂形势,积极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用好老工业基地优势,依托南孚、南铝、太阳电缆等头部企业,与南平工业园区一道,抓好物联网小电池产业园、港后加工区等产业链延伸,实现“推陈出新”;坚持“一把手”招商,紧盯46个重点项目,加快落地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抢抓福州都市圈政策红利,实现“承接转移”;发挥3万多名乡贤在外优势,做强保温、游乐、酒店三大特色产业,带动资金、制造业和人才回归,在“回归经济”上实现突破。今年以来,延平区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仅上半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已完成29.39亿元,增长8.8%;建筑业产值完成36.6亿元,增长5.5%;共计减免房屋租金628.84万元,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2.34亿元;同时实施辖区技改项目57项,完成投资12.9亿元,居全市第2。仅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已达166.97亿元,增长10%;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97亿元,增幅比一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实现由负转正;非营利性工资总额增长7.3%;并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478人,为各类参保单位减轻负担952万元,2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1.88亿元。

当前,区委班子正在发挥“头雁效应”,坚持党的领导,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着力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水平;团结带领区各套班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为主线,到一线去“解剖麻雀”,任务项目化推进、快速化响应、扁平化管理,落实好“12335”行动和“10+6”工作重点,在项目前期深化、招商落地、建设提速、征迁交地、技改扩产等方面全力攻坚,锚定目标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用担当实干谱写新时代延平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发展面貌更加靓丽

加快构建“一城两带四组团”空间布局,开发恒大、建发等高品质住宅小区8 个,杨真隧道、闽江路等新老城区互联互通项目建成通车,新港路一期全面完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68.9%提高到72.1%。城乡交通更加便捷,南三龙铁路、南平联络线高速公路、塔前高速互通、延平大桥等项目顺利通车。建成九峰山空中栈道、莲花山、金山体育公园等一批休闲设施、体育场馆,启动“三横四纵”立面改造、三江六岸夜景工程、工业路改造、中心城区主次干道白改黑、污水管网改造等一批市政工程,大力实施城乡建设品质提升项目,水、电、气、通信等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整治裸房1330 栋,改厕6754 座。智慧城管平台建成投用,13 个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有序开展。金牛水泥等3家企业入选福建省第一批绿色工厂名单,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到99.7%,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4.1%,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三大攻坚战成效斐然。8 个村新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斜溪村获评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百姓福祉在惠民利民中持续改善。

发展红利加速释放

作为千年古邑,延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东南邹鲁,理学名邦”之称,是中原文化入闽走廊和八闽文化发源地,是“双剑化龙”“程门立雪”典故的原生地,是理学大师“延平四贤”的活动地,也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军政生涯的起始地。中国龙舟公开赛总决赛、首届全国郊野钓鱼大赛、第二届福建省社区(乡村)体育联赛、“环延平湖”健康跑等旅游节庆和文体赛事活动的成功举办,连续3年的“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活动荣获国际国家信托组织(INTO)颁发的首届遗产保护卓越奖,都让更多的人关注延平、了解延平,全面展示了优美生态、绿色魅力、山水充沛的延平形象,有效提升了延平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

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新改建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16 所,中考综合成绩位列全市前三。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市第一医院综合楼建成投用,187 个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验收。养老服务设施持续健全,建成乡镇敬老院15 个、农村幸福院167 个,每千名老人床位从31 张增至40 张。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就业1.77 万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发放低保金等各类惠民补助2.3 亿元。全面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连续九届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城(县)”称号。(詹国兵 李韧筠)

1  2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