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新闻 > 正文

立足南平发展优势 守护绿水青山 激发绿色动能

2022-08-11 08:46:42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蓝天白云,林海起伏;山水灵动,风姿绰约。在南平,满目苍翠、碧水长流,绿色产业发展迅猛,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

绿水青山是南平市最大的优势,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

早在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要求南平市“发挥比较优势,走出山区特色的发展路子,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南平市考察,如一股春风吹暖了闽北大地,激励着闽北人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

南平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南平市委的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南平发展优势,依法履职,守护好绿水青山,大力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决议先行,助燃“绿色”引擎

绿色孕育生机,绿色昭示希望。

作为福建省生态资源富集的后发展地区,南平既是福建省生态屏障,又是经济欠发达区域,多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互促的文章是南平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0年8月,中共南平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作出《关于全方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决定》,推动南平加快绿色发展、生态立市的步伐。南平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于2020年9月召开南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动员全市人民全方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新篇章的决议》,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厚植绿色生态新优势上走前头,在培育绿色经济新动能上勇先行,在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上求突破,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围绕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聚焦“一座山、一片叶、一只鸡、一根竹、一瓶水”等最具优势、最有基础的生态优势产业,加快打造“3+4+5”重点产业集群,南平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各地开展调研,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南平路径”。

2020年9月,组织开展《南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执法检查,提出要持续改善水源地环境、保障水质安全、提升水源保护能力等建议,通过持续跟踪监督,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保护水生态,保障水安全。2021年3月,组织调研组到建瓯市开展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提出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加快产业提档升级等建议。2021年10月,组织调研组深入建阳、武夷山、松溪等地,开展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提出要做优产品、培育龙头、科技创新等建议,积极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2022年6月,组织调研组赴延平、顺昌等地,开展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改革专题调研,提出要注重金融产品研发、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协同破解瓶颈问题和加强总结推广经验等建议……一次次的调研,进一步摸清绿色发展的“脉络”,为“点绿成金”锻造更强动能。

精准立法,筑牢生态屏障

“要坚定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深入贯彻党中央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及省委、市委的部署,进一步履行好人大职责使命。”短短一段话,背后凝聚着南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生态文明领域立法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

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依法赋予设区市地方立法权。

南平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 充分发挥立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着力构建完备的符合南平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以法律“红线”守护生态“绿线”,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2017年,南平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法治南平建设和进一步改进地方立法工作的总体部署,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南平市人大常委会2017-2021年立法规划》,将一批与国家法律相配套、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适应、具有南平特色的立法项目纳入规划。

近年来,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全国首部河岸生态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南平市河岸生态地保护规定》,促进“山、水、城、人”一体发展,推动“水美城市”向“水美经济”跃升;制定了《南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提出实行“抓好两头、管住中间、覆盖全面”的管理体制,解决水源地保护突出问题,有效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巩固生态优势;制定了《南平市城市绿地管理办法》,设置了限制占用城市绿地制度、规范城市树木砍伐和移植制度、城市绿地养护制度等多项有关城市绿地的保护制度,呵护万顷绿地网,增加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一项项法规引领和推动南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强化监督,护航绿色发展

近年来,南平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监督工作,打好监督“组合拳”,大力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2017年5月,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南平市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的报告;2018年7月,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情况的报告;2019年8月,对“武夷山水”品牌建设情况进行专项视察;2020年7月,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执法检查;2020年8月,组织开展《南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执法检查;2020年11月,围绕水美经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分批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2021年5月,对《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态银行”,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南平样本”的议案》再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2022年5月,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2017-2022年,连续6年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等,有力推动了一大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方面突出问题的解决。

在南平市人大常委会的积极推动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南平市绿色产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89.7%,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0.3%,绿色产业正为新南平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完成《福建省南平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提升发展规划》《南平市优质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编制,制定《武夷山水产品质量技术规范》;2018-2021年,“武夷山水”连续四年荣获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三名,实现以品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铺好绿色发展底色,激发绿色发展动能。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肩负起责任和使命,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卢国华 周炜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