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推行“2+1”贯通监督模式
2022-07-05 08:42:34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全国唯一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级市;
全省2021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综合考评位居第三位,连续五年获优秀等次;
空气达标天数比例99.73%,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2.23个百分点和0.53个百分点,连续七年全省设区市排名第一;
武夷山市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浦城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
这些都是南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亮眼成绩。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发展和保护,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这为南平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年来,南平市人大常委会牢记嘱托,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监督重点,依法履职,主动作为,创新推行“2+1”贯通监督模式,用铿锵履职回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让闽北的生态环境更优越。
贯通闭环“链条” 增强监督刚性
“2+1”贯通监督模式,即把构建监督闭环“链条”、监督外环延伸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结合起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更为刚性、更为精准的监督。
“为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我们坚持以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创新运用闭环链条贯通监督方式,以‘监督内容清单-存在问题清单-审议意见清单-整改意见清单’四张清单为链条,依次传导,递进贯通,构建起‘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的闭环监督模式,促进生态监督提质增效。”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委负责人说。
固体废物具有量大面广、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和危害程度深等特点,是大气、水、土壤的重要污染来源。经过各方面多年的不懈努力,南平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同时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为全力推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2021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列出源头管控、垃圾管理、污染治理、固废回收、安全处置等为监督内容的第一份清单。
随后,在听取市政府及市生态环境局、工信局、卫健委等部门关于固废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汇报,并赴邵武、光泽等地实地察看后,执法组列出了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成效不明显,建筑垃圾还未得到有效处置,农业固废处理和综合利用问题突出等存在问题的第二份清单。
当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实施固废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提出要将固废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环境保护目标及财政预算;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切实加强管理,提高建筑垃圾处置能力等审议意见的第三份清单,并附上具体整改问题第四份清单,交由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办理落实,要求限期书面报告整改结果。对于部分未能及时整改到位的,列入今年整改清单继续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将对已完成整改的项目进行“回头看”,形成整改闭环,促进固废污染防治工作落实。
通过市人大“四份清单”的闭环“链条”强力监督,至今全市未发生涉固废重大安全环境事件。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主要流域Ⅰ—Ⅲ类优良水质比例为100%。
相关阅读:
- [06-29] 南平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建瓯市“三茶”统筹发展情况
- [06-10] 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 [06-01] 南平市人大常委会举办代表点题“时空课堂”首期培训
- [05-25] 南平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和审议市监委专项工作报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