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教育 > 正文

南平师范附属小学:让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2021-10-08 15:52:09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南师附小把劳动课堂搬进“绿趣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引导学生通过劳动体验实现自我管理,懂得责任、感恩与合作。

劳动是创造的基础,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为了让学子上好劳动教育这门人生必修课,南平师范附属小学在突出实践教育和地方特色上下功夫,把课堂搬到户外,积极践行“2+1”绿色劳动教育理念,以此促进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1”绿色劳动教育理念中,“2”指的是“绿苗假日行动”和“绿趣园实践活动”两项特色劳动教育活动,“1”指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贯彻整个学年的周期劳动教育活动。

近日,在向记者介绍学校如何打造“绿苗假日行动”和“绿趣园实践活动”两个特色劳动教育品牌时,南师附小校长杨邦清意味深长地说:“提高劳动技能只是表象,提升深植于内心的劳动精神才是硬核,而南师附小一直在致力于培植劳动教育的厚实‘土壤’”。

实践从“心”

在体验中深化家国情怀

劳动是立身之本,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但更重要的是以劳树德,以劳塑魂。

2020年5月20日,南师附小以少先队体验活动为基础,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建设为依托,融合社会、家庭、学校三方资源,联合南平市环保志愿协会正式启动“绿苗假日行动”志愿服务活动。

“绿苗假日行动”少先队小队由少先队员、家长志愿者、教师志愿者及环保协会人员构成。学校以年段为单位招募每期活动的志愿者,在周末、节假日等专门时段,围绕五大主题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这五大活动主题分别为“路小苗”助力城市街道保洁、交通文明,“林小苗”助力植绿护绿、美化城市环境,“河小苗”助力河道排污、护河治河行动,“爱小苗”助力关爱身边的弱势群体和需要帮助的人,“创小苗”助力垃圾分类宣传,创造身边美好。

迄今为止,“绿苗假日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已开展了21期。走上街头、踏进社区……劳动教育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不断升华,爱家、爱社区、爱家乡,小队员们也在身体力行文明城市创建中深化家国情怀,学习到了勤劳、奉献、承担责任的卓越品质。

“蔬”香为伴

在农耕中提升生活品质

劳动教育的过程,也是融入知识、情感的过程。

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光荣?南师附小的做法是开发农事劳作课程,补齐学生劳动教育短板,将亲近田园、体验劳作、分享协作、闪亮成长作为劳动教育的内涵,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生产、生态中体验、学习、实践。

“绿趣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开辟为南师附小长期固定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自2020年11月7日以来,这里成了附小孩子们向往的“第二课堂”。学校遵循“感自然节律而立、蕴人文精神而丰”的理念,创设多样化农耕情境,将劳动教育植入学生成长的根与魂。学生们在各种农事劳动中学习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了解农具的用法、掌握农作物的管理常识,体验作物生长的奇妙、感受节气的变化,加倍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也更加懂得对生命的回应和尊重。

在劳动中求知,在收获中成长。值得一提的是,产自“绿趣园”劳动基地的绿色时蔬还被当作奖品,给表现良好学生送去了最好的鼓励。劳动最光荣,劳动最有滋味。让孩子们知道没有事情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三方联动

家校社打造劳动教育生态圈

劳动教育包括生活、生产以及服务性劳动,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劳动。这意味着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一家的事,还需要动员家庭、社会的资源和力量。

杨邦清告诉记者,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家校社联动打造劳动教育生态圈,是接下来附小开展劳动教育的“重头戏”。

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劳动教育,需要更多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家庭劳动课程主要以“争当居家劳动小达人”为主,包括房间整理、厨房实践等。要求家人积极督促孩子坚持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校园劳动课程设置“争做劳动小能手”、劳动种植课程等,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的快乐体验,让学生养成持续的劳动习惯。

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社会劳动课程则以“争做文明劳动实践者”为主,组织学生参加助老助残、绿化美化劳动等公益活动,同时积极拓展校外资源,为劳动教育开拓新天地。(谢红灿 张沛 文/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