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河长制”为“河长治”
2020-12-10 08:28:45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
墩上村这一河段的变化,是司前乡“一手抓河道维护,一手抓河道修复”的一个点。乡人大主席、河长办主任袁水财说,河流改道、河床升高、河岸被毁,根子都在河道不通畅。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所以,要从源头维护河道生态,疏通河道才是不二选择。 但疏浚河道要有巨大的资金作后盾,像墩上村那样靠“自己想办法”的只能“做一段是一段”,司前乡就从清溪、西口村的试点上找到了突破口——对接县水利局“以河通河”办法,即用河道疏浚的砂石换河道疏浚经费。目前,司前乡已将端溪至岱坪22公里、清溪坝头坪至西口5公里河段列入疏浚规划,其中端溪至黄坊2公里河道疏浚已进入招投标阶段,计划年内动工。 堵疏并举 现在真像是织起了护河的“天罗地网”。 这话一点不假。那天在新甸站采访,站里的站长和四位专管员都眼眶发红,问及原因,原来他们是得到群众举报,有人准备在司前乡与寨里镇交界的隐蔽河段拦网毒鱼。于是,全站人连续蹲守了两个晚上,终于令毒鱼人弃网逃遁。专管员毛启丰说,现在无论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人电鱼、炸鱼、毒鱼,都会有人第一时间举报。真有点像“天罗地网”了。 司前共15个村(场),17条列管河道延伸于方圆433平方公里的田畈、村庄和大山深处,仅靠12名河道专管员就是24小时睡在河边也难对付偷排、偷倒、偷鱼者的“游击战”。袁水财说,唯一有效的办法还是依靠群众。即把“河长制”工作做成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实事。 远的不说,就说1992年以来的数次洪水,司前人谁都忘不了那家破人亡、田毁路断的惨景,修复河道减少水患,谁都会说“是造福一方的大好事”;河清、岸美、鱼跃,谁都在心里存留着一份企盼,禁挖、禁排、禁倒、禁捕,没有人说“不是好事”,但禁挖,不能让人家盖房没砂用;禁捕,不能让人看着河里的鱼不能吃。 关了非法的门,就得敞开一扇合法的窗。为了方便当地企业、集体和家庭用砂,乡河长办就设立了用砂报批代办制度;为解决群众吃鱼问题,乡里规定了钓鱼、网鱼等捕鱼方式和鱼网规格,同时也从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解决了污水和垃圾的去处。袁水财说,堵人涉水过河,就得架座桥。有广大群众的支持,这样就能变“河长制”为“河长治”了。 (邱盛林 曾金孙) |
相关阅读:
- [11-09] 闽江流域水口库区段河长制工作第五次联席会在延召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