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三招”让垃圾就地利用

2020-10-09 08:51: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公司运作,确保分类常态化

山坊村上源小组雷茂生家。

雷茂生对垃圾治理很支持,见有人乱丢垃圾都会劝阻。可他没想到的是,今年竟有专人开着电瓶车,一天两次上门宣传垃圾分类,还亲自动手去桶里分拣。雷大爷说,以前自己只是分个干、湿和有害,哪有心思去细分?现在有专人做,垃圾真的各归其所、各尽其用了。

雷大爷说的“专人”,就是镇里引进的闽源保洁有限公司。寨里是光泽县的大镇,16个建制村、1个场,184个村民小组、236个自然村分散于668平方公里的山头、山腰和峡谷,仅靠镇村两级干部的力量,垃圾源头减量、利用、处理难免存在分身乏术、顾此失彼等现象。张旭文说,为了把垃圾循环利用工作做实,由镇政府主导,请公司来运作,是最好的选择。

“闽源”是闽北一家专业保洁公司,有专业的团队、设备、技术培训及现场作业队伍。“闽源”的进入,使镇村干部从原来的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裁判员转换为当裁判员和服务员,镇村干部从“垃圾困局”中回归到了本位。

垃圾分类怎么分?什么属于干垃圾,什么是湿垃圾,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有害垃圾?原先分不清分不细,干部也不可能天天来管这事。茶富村屏山小组陈大爷说,现在有专业队伍管着,桶上贴着分类的实物图,还有专人教、亲自做,这分类自然就分到位了。

机制保障,激发群众内动力

浆源村畲族文化公园。

置身园中,处处是垃圾利用的佳作:5个废弃的大陶缸摇身变成了“民主法制村”的标饰,同时寓意“五谷丰登”;废弃的陶壶,被赋予“孝”“仁”“信”“礼”“义”的道德力量;原来丢弃在房前屋后的酒瓶,也成了圈于景观树下的花坛。

这让生活废弃物“转世”为美化生活饰物的创意,来源于村民的智慧和镇里的一系列考评措施和激励机制。浆源村党支部书记王世娇说,群众智慧如大海,激励机制有如助跑器,两者联动,再难的事也能找到化解的妙法。

1  2  3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