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邵武 > 正文

邵武经济开发区:打造闽北工业重镇新引擎

2020-06-28 18:24:4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 福建邵武经济开发区是邵武市两大开发区之一,位于邵武市区南郊,创建于2003年2月,2006年8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确定,由福建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27.21平方公里,采用分期建设滚动发展,分为龙川(含紫东)、紫金、香林、水尾等四个平台,以木竹精深加工、纺织洗洁巾为主导产业,扩展延伸机械电子、绿色食品等新经济产业,其中木竹精深加工、纺织洗洁巾等产业已培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建设“产城融合”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目前已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

经过10多年不懈努力,已发展成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集聚高、社会贡献较大的园区之一。

开发区现有中国驰名商标企业2家;省著名商标企业12家;省级名牌产品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获得发明专利数量54个(仅企业发明专利),占全市三分之一;省级技术研究中心4家;电商孵化园2家。初步形成了以木竹精深加工、纺织洗洁巾、机械电子、绿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截至2019年底,入园企业16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增长11%,增加值41.0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实现税收18962.53万元。

开发区配套设施完善。电力资源充沛,现有供电能力220千伏安的安平变电站一座;供水充足,与市区供水系统相连,日供水量达3万吨的紫金山水厂已投产;日处理污水量达1万吨的第二污水处理厂一座;交通便利,道路管路网科学分布,张三丰大道、316国道、205省道贯穿园区,区内有邵武客运枢纽中心及邵武、邵武西两处高速出入口;有市第二幼儿园,八一小学、第八中学;建有多家商贸超市;配套建设了廖家排、紫金新苑等安置小区和皇庭新世界、城中花园、紫金小区等高档小区,是闽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之一。

连日来,位于邵武经济开发区一处逾50余亩的地块内,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土建作业。预计到今年8月份,闽浙赣(邵武)互联网产业物流园项目,将在这里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项目业主和总运营方罗晨告诉笔者,他们将依托大数据和5G技术,打造智能仓储,进一步推动当地互联网经济产业链延伸发展,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现行资源紧缺、生产需求扩大的情况下,邵武经济开发区迎难而上,探索出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推进工业“两化融合” 实现跨越赶超

在工业发展的时代大潮中,传统产业困境重重。邵武市这座闽北工业重镇结合全市产业布局和产业特点,围绕加快推动竹木加工、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把“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作为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重塑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为生产端注入强大动能。

“去年以来,在省经信委、南平工信局和邵武工信和商务局的关心和指导下,邵武经济开发区始终把两化融合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从试点示范抓起,由点到面稳步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对全市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邵武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旭应说。

邵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高度重视“两化融合”,深化和扩展典型企业“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在原有典型的诚安蓝盾、杜氏木业等典型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的基础上,又精选了一批企业,以信息化与企业产品研发、经营管理和生产制造等核心业务融合为重点,实施企业“两化融合”示范工程,使企业实现整体优化运行,提高企业设计、制造、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建设一批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大力开展“两化融合”宣传推广和人才培训。除此之外,还通过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推进工业数字化,引导诚安蓝盾、杜氏木业、味家家居等企业实施“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技术升级,打造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慧工厂,实现生产方式向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转变,打造智慧工业园区。

培育新动能 打造实体经济新引擎

今年2月,邵武市从疫情防控和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社会条件出发,审时度势,精心谋划,出台了《邵武市开展“‘六新’驱动引领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为今年的发展指明方向,画好蓝图。

所谓“六新”驱动,即培育新动能,打造实体经济新引擎;培育新经济,打造数字经济智慧圈;培育新业态,打造夜间经济繁荣带;培育新理念,打造回归经济升级版;探索新路径,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展现新气象,打造党建引领大擂台。

邵武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围绕“培育新动能,打造实体经济新引擎”的奋斗目标,积极作为,努力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培育新后劲,加快推进一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福建含香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烤鳗建设项目、福建香缘饮用水年产150万吨天然饮用水项目、福建盛鸿竹产业园项目、大诚世纪集成家居有限公司项目等13个落户经济开发区的一批投资量大、绿色环保、产业链延伸的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建成形成效益,培育发展新动能。

释放新动能,加快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全力推进竹木加工、纺织服装、化工等传统制造业的绿色改造,加快应用清洁高效的加工工艺,推动传统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智能化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远翔新材料年产4万吨纳米二氧化硅高性能粉碎加工项目升级到年产5.6万吨、邵武市杜氏木业新建全自动化精细竹材生产线项目、福建王斌公司整体家装构件及整体橱柜项目、现代家用乳胶产品生产项目等企业进行技改扩产;通过鼓励企业增加信息化建设投入,充分借用“互联网+”、大数据、“云业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引领诚安蓝盾、味家家居、杜氏木业等一批企业将技术进度、组织变革、流程优化以及数据分析利用等转化为企业的新型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释放新动能。

培育新经济,做强做精产业链。围绕木竹精深加工、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进行“强链、扩链、补链”,招引一批产业链终端成品加工项目,如积极对接“竹创意共享产业园项目”等;依托水尾平台,积极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产业园,拓展招商新空间,目前福建含香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烤鳗建设项目已落户该园区;依托黄峭广场经济商圈,利用南武夷液晶、三嘉钢铁众竹等场地,打造集产品工业化加工、仓储、配送、展示、销售、推广为一体的大型一站式互联网经济产业链。

培育领军企业,加强和完善服务保障。坚持“为企业服务就是为发展服务”的服务理念,转变原有的观念,树立强烈服务意识,精准服务,认真落实“机关联乡村、党建促振兴”“机关进企业、服务促发展”“百名局长挂点企业”等政策,通过要素保障、配套设施、政策宣传、安全环保等多方保障,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等领军企业。(洪悦 刘建飞 何兴明 傅龙)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