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新闻 > 正文

政和:让一方水土有“颜值”更具“气质”

2019-10-20 02:20:44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建县千余年,因茶而获县名;

拥有25个中国传统古村落,流传乡间的“四平戏”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

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更有时代楷模廖俊波留下的深深足印;

这里也是“中国白茶之乡”“中国竹具工艺城”……

政和,一方有着丰厚人文积淀的水土,而今正着力推进文化的繁荣,以从中汲取更多养分,增进“颜值”,更提升“气质”。

以文化留根,涵育文明之脉

“宗保将军就是我,尊父元戎保山河。并非无事把山过,只为降龙木一棵……”日前,在政和县杨源乡鲤鱼溪畔,杨源四平戏剧团正为央视《中国影像方志》的拍摄录制排练传统剧目《九龙阁》。高亢的弋阳腔,熟稔的台词唱演,默契的打斗配合,令人有穿越之感。

“我唱了整整40年的四平戏,深深热爱着这份事业。”68岁的国家非遗传承人张孝友是四平戏剧团的团长,“群众也喜欢看四平戏,可是前些年学唱四平戏的人很少,剧团演员平均年龄40多岁,有时连个花旦都没有。”张孝友讲述着四平戏发展曾遇到的困境。

“四平戏”又称“四平腔”,由明代中叶时期流行的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演变而成。明末清初,四平戏传入政和,因偏安一隅得以保存至今,成为闽北文化的亮色。2006年,四平戏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

为保护传承好这一文化艺术瑰宝,2013年,杨源乡以奖促学,扩大剧团队伍。“我们鼓励大家报名学习四平戏表演,还请来了福建省歌舞剧院编导、国家二级导演杨新胜对大家的表演进行考核,通过验收的,一人奖励一万元。”杨源乡党委书记陈健告诉记者,最终,14名学员通过验收,杨源乡四平戏的表演队伍逐步走向年轻化,全乡传承学习四平戏的氛围也更加浓厚。随着杨源乡四平戏展演中心建成,剧团表演又有了崭新的平台。“文化振兴不能单靠政府‘输血’,让四平戏走向市场,让传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这是对四平戏既传承又发展的实践,是对文化根脉可持续的保护。”陈健说。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在满眼繁华的当今,文化建设应该有“根”的意识,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更应反躬寻觅乡土的根脉。

在政和,传统古村落遍布全县。“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是正在续写的文明史‘大书’,我们要对这些承载记忆的村落进行活态传承与保护。”沉湎于政和县地方文化研究的李隆智介绍,政和共有中国传统古村落25个,省级传统村落22个,数量均居全市第一。“保护古村落既要对历史文化遗存、古街区等物质载体进行保护,也要传承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传统技艺等文化生态,将保护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让传统村落成为乡村振兴的‘政和符号’。”

近年来,政和县在积极对接组织好每个批次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传统古村落保护的新机制——通过组织多部门联合现场办公,对每个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因地制宜制定保护措施;定期邀请省、市专家进行修缮技术指导;邀请民间工匠积极参与培训与保护,致力建设一批精品历史文化名村。

一幢幢夯土实木的民居古朴静美,一段段四平唱腔悠扬悦耳。在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对朱子文化、古村落文化的挖掘保护中,政和正涵育文明发展的根脉,留住乡愁、留住记忆,构建一座魅力十足的精神家园。

以文化立魂,塑造正气风骨

一件件革命文物,是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活教材;一处处革命旧址,是振奋精神的红色文化大课堂。

政和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中央苏区鼎盛期的建制管辖区域之一。罗炳辉、粟裕、黄道、叶飞、黄立贵、饶守坤、陈贵芳等革命先驱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9个,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3个,革命历史人物故居和革命纪念设施8个,省市级爱国主义、党史教育基地7处……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震撼心灵的红色故事,成为激发群众爱国情、奋斗志,激励每个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载体。

这些年来,政和县通过保护重修革命旧址,新建革命历史文化展馆,让红色精神穿越时空,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政和县文体新局相关负责人说,这笔丰厚的红色文化财富,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立正魂、塑正骨。

“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在政和,还有另一座“精神富矿”——这里是廖俊波精神的发源地,廖俊波同志在任政和县委书记期间,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聚力拼闯,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政和把深入学习宣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融入“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通过中心组学习、座谈交流、专题研讨、巡回宣讲等多种方式,创新学习方式。与此同时,筹建廖俊波同志学习纪念馆、建立学习示范点,运用现场教学等多样形式切实丰富学习载体。去年,政和选树一批“廖俊波式好干部”“廖俊波式好党员”,将学习弘扬廖俊波精神引向深入。

“‘周末不周末,就看有没有工作。’廖俊波同志的话语时时激励着我们干事创业。”政和县镇前镇妇联副主席叶晶晶说,“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是廖俊波同志的榜样力量支持和鼓舞我们前行,让我在工作中充满了正能量。”前不久,她与镇前镇的妇女志愿者成立了“6+X”点题精准服务巾帼宣讲队,为各村基层妇女传精神、送技能、讲政策、聊法治、话家教、谈健康。作为全市“廖俊波式好党员”,叶晶晶深知自身的责任,“我生于兹长于兹,就当奉献于兹,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踏实工作,奉献我的力量。”

成风化人,弦歌不辍。红色文化、“俊波文化”,成为政和干部群众启迪思想、温润品性、凝聚力量的有效滋养。

1  2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