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县司前乡:干坑红茶 历久弥香
2018-06-13 18:10:1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说起“干坑小种红茶”的来历,吴寿财介绍了他爷爷讲过的故事。明朝末年某个夏天,时值采茶季节,一支北方军队从桐木关入闽,路过与干坑交界的庙湾村时,驻扎在一个茶农家。兵丁看见一个房间没人睡,掀起青布一看,下面全是松软的青茶叶,正是个睡觉的好地方。于是,兵丁就和衣睡在用布盖好的茶青上。第二天天刚亮,待官兵开拔后,茶农发现一家人辛辛苦苦采摘来的几百斤茶青已经发热发红(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全发酵”)。这可怎么办?老农思前想后,不忍丢弃,就把茶叶搓揉一番后,并取来马尾松柴烧火烘干,当作次等茶叶到武夷山星村茶市试卖。茶行的老板抓起几把茶叶看了看,只见烘干的茶叶呈乌黑油润状,并带有股松脂香味。用水一泡,汤亮红色,有类似于桂圆干的焦香味。但是,各路茶商并不认可这一味道。 一位在桐木传教的洋人要回欧洲,想带几斤茶叶送给亲友品尝,却不料家家户户都无存货。当问到姓江的农户时,农户如实相告只有这种变黑并有烟味的茶叶了,愿意便宜点卖他。洋人说,这是小有的品种,既然便宜就多买点。没想到,第二年传教士托人找到这茶农,还要那种“小有的品种”茶,并愿以高于原来2-3倍的价钱定购。这就是歪打正着发明的红茶鼻祖、后人所称道的“正山小种红茶”。冠以“正山”是为区别后来其它地区纷纷效法生产的“小种红茶”。这种茶叶国人并不青睐,没想到欧洲人却对它如痴如醉。桐木红茶墙里开花墙外香,后来被百姓戏编入顺口溜的《武夷十八怪》中的“正山小种国外卖”。这些屯积于桐木关下的干坑红茶,后来被誉为“正山小种”的红茶,终于受到外国茶商的青睐,传到了欧洲,成为英国的皇室用茶。 此后,与庙湾一山之隔的干坑,所产的红茶也就被称为“正山小种红茶”,延续至今。 如今,干坑的正山小种红茶,正像一位走出“深闺”的淑女,向着广阔的市场款款走来…… |
相关阅读:
- [ 06-13]光泽:静下心来学 联系实际干
- [ 06-12]2018年青少年水上安全进校园活动在光泽县止马中心小学举行
- [ 06-12]光泽县建立家风家训长廊
- [ 06-11]武夷山红色文化研究会赴光泽“追寻红色记忆”
- [ 06-11]光泽杭东社区:瞻仰革命遗迹 传承红色精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