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新闻 > 正文

邵武桂林乡探索关爱留守老人 创新社会治理

2015-02-13 08:04:28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邓忠卫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留守老人黄耀善(左)玩起乒乓球,高兴得像个孩子。

建档立案,量体裁衣实现精准帮扶

走进桂林乡,当天正是该乡的圩日,然而,最热闹的乡政府大街上人流量还是不多。一名猪肉贩子向记者诉苦:“以前圩日杀两头猪都不够卖,现在生意不好做,半头猪都卖不完。”

据乡党委书记朱睦兵介绍,猪肉生意折射的是山区农村的现状。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留下“三留守”人员。近九成留守老人的孩子一年只回家一两次,因此大多数老人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他们饮食很简单,基本不买肉;他们普遍要从事农业生产,有的老人70多岁仍然从事体力劳动;他们居住环境较差,生病没人照料;他们精神生活单调,大多数是“蹲墙角、晒太阳、聊聊天”。

“留守老人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但是,857位老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帮扶得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对每位留守老人家庭建档立案。”朱睦兵说,2012年起,他们组织乡村干部对留守老人进行摸底,包括每位留守老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生活状况、子女去向等个人信息,为他们建立详细的家庭档案。此外,乡里还组织医务人员为老人进行健康普查,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

朱睦兵说,这些老人分散在8个建制村,最远的盖竹村距离乡镇三四十公里,乡里花了4个多月时间进行摸底,“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对于每户家庭,我们都能有的放矢地实现精准帮扶”。有了详细档案,乡里600多名志愿者根据每户留守老人的具体情况,按照就近和就便原则,采取定向结对帮扶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活照料、医疗救助和精神慰藉等关爱服务。

桂林村留守老人黄秋甫今年68岁,儿子外出务工,他和老伴留在家中。对于经济困难的这一家人来说,解决日常生活开支成了头等大事。为此,乡政府聘请黄秋甫担任乡里的保洁员,每月工资300元。“300元虽不多,但是对于我们家来说,日常开支够用了。”黄秋甫说。同村留守老人黄耀善家里平日就他一个人,其家庭经济条件还好,但是形影相吊的他觉得很孤独,志愿人员就经常上门陪他唠嗑,给他家带来了欢声笑语。

乡里每半年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及时更新信息,对留守老人实行动态管理。“有了这份档案,我们做到心里有数。每位老人的要求不尽相同,如果没有具体信息,就不能送去相应的关爱。”朱睦兵说。

1  2  3  4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