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旅游业迈上迎接高铁“快车道”
完善设施 满足“井喷式”增长
为了满足未来旅游发展容量需求,武夷山于2007年开始对南入口进行规划设计。经反复修改与论证,去年3月,南入口游客中心设计方案顺利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该项目总投资2.9亿元,总用地面积约74亩,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米, 地下停车位494个。目前已启动施工期过渡售票中心、道路连接线工程,南入口游客中心、地下停车场改扩建工程建设,今年8月将完成售票大厅、门禁、检票系统等建设,确保游客主通道和票务中心在“十一”黄金周前投入使用。
同时,为缓解南、北入口高峰时段游客进出压力,提升九曲竹筏航空式服务管理水平,景区在现有南入口、北入口游客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加紧星村西入口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尤其是加强对乘筏检票大厅通道及候筏广场拓宽建设,实现售票与监票场地分离,打造景区又一旅游服务集散中心,实现了景区三大入口的全面提升。笔者在西入口看到,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今年5月可投入使用,将成为集票务销售、旅游咨询、游客休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增加竹筏 破解游客乘筏难
“不登天游,虚此一游;不坐竹筏,等于白来。”众所周知,畅游九曲溪是武夷之旅最精彩的节目。如果竹筏数量不足,必然使一些游客不能如愿以偿,扫兴而归。
为解决竹筏制作供应难题,去年10月,武夷山投入资金800万元,建设占地21亩、总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的竹筏工艺厂,年竹筏最大生产量高达6000张。项目首次采用绿色环保、施工要求高的清水混凝土工艺,一次浇注成型,建筑风格大方美观、自然朴实,建成后的场地不仅是九曲溪竹筏加工、制作、生产基地,还是景区竹筏文化、发展历史宣传展示中心,将成为景区旅游观光又一亮点。据了解,为丰富武夷山文化旅游内涵,目前,正组织整理武夷山传统竹筏制作技艺,申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弘扬武夷山竹筏独特制作技艺。
保护生态 实现旅游永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武夷山最大的竞争力。近年来,武夷山以GPS卫星定位技术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机制,齐抓共管,景区生态资源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在生态资源保护上,武夷山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方针,不断增加保护管理的投入。去年是武夷山开展打击违规开垦茶山整治,保护青山绿水行动的第三年,景区全年出动巡山近万人次,拔、铲除茶苗93.3万余株,面积约252亩。以GPS卫星定位技术加强对违规开垦茶山的跟踪管理,使违规开垦茶山复种率下降了80%。同时,以网格化管理强化责任落实,执法队员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定时段、定奖惩的“五定”原则,实现巡山护林常态化。
- 2014-04-11武夷山市将举办国内首个茶业配套专业展
- 2014-04-11漳州8旬阿婆想坐公交去武夷山玩 司机担心安危报警
- 2014-04-11八十岁阿婆欲坐公交到武夷山 好心师傅帮送回家
- 2014-04-11武夷山市建立1800多个“警民和谐服务联系点”
- 2014-04-11武夷山市科协:走村入户抓好农业生产
- 2014-04-09武夷山:村干部借灾后重建敛财获刑
- 2014-04-09武夷山市:开展“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动
- 2014-04-08走近武夷山品种茶:春在枝头 坐看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