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医养互哺,山区探路

2025-11-12 09:25:27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张梦媛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文华,我今天精神好多了!”11月3日清晨,记者跟随政和县中医院杨文华医生,走进康复大楼的“伍心”养老综合服务区,老人们一见到他,便围了上来。

测血压、看舌象、问睡眠……“一上午下来,嗓子都冒烟了,但是,累并快乐着。”杨文华说。

这里是闽北首个由医疗机构转型的医养结合机构。今年9月,政和县中医院康复大楼以“公建民营”模式引入专业养老机构运营,内设252张医养床位,让老人同时享受“养”的温情与“医”的安心。

山区医养长期面临“两张皮”、急症转诊衔接不畅、服务半径广、专业照护人才匮乏、慢病管理薄弱等难题。矛盾如何破解?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扩大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供给。”政和县卫生健康局局长陈仕丽说,当地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整体服务功能,整合县乡村医疗资源,深化“4+N”全民健康医防融合网格化服务,推动医养服务深度融合,蹚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医养结合新路径。

如何破解医养“两张皮”?

养老院搬进医院里

政和县有8万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大量空巢老人面临照护难题,失能、半失能群体的持续照护与医疗应急需求尤为迫切。

“早年进村,见到不少老人卧床无人照料,心里揪得慌。”陈仕丽说。

从“十二五”规划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到“十四五”规划的“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迭代反映出国家对老龄化趋势的深刻洞察,也为基层破题指明方向。

对政和而言,从医养分离到医养结合,不仅是紧跟规划步伐,更是关乎数万老人尊严养老的迫切实践。9月15日,当地在县中医院康复大楼引入福建省伍心康养集团,以“公建民营”模式打造医养结合项目。

走进康复大楼的养老综合服务区,阳光洒在棋牌桌上,老人们正专注对弈。二楼的连廊直通县中医院门急诊大楼,让入住老人少了奔波之苦。这里九成入住者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多数患有多种慢性病。过去“看病养老两头跑”,如今“预防期保健、患病期治疗、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一站式解决。

9月27日晚,老人魏某明突发胸闷,养老区值班人员立即使用房间标配的中心吸氧设备施救,短短几分钟,魏大伯的脸色缓了过来。转诊至门急诊大楼时,驻点医生已开通绿色通道,魏大伯免排队完成检查治疗。

这一医养高效衔接流程,得益于“公建民营”模式的精准分工:政府负责基建、监管与公益保障;医院提供医疗团队帮扶、双向转诊等支持;养老机构以市场化经验提升服务质效。

“平时能护,急时能救,这是我们的底气。”伍心康养集团政和分院负责人徐国栋说,当地政府没有把医疗资源锁在“保险柜”里,而是主动送到老人身边。不同于传统医院“被动坐诊”,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常驻养老区,每周巡诊;老人转诊可先治疗后办手续,小问题就地解决,复杂病症通过转诊通道送往县总医院;术后可无缝衔接养老照护。

“老人平时有人关心、就医不用操心,子女在外放心。”陈仕丽说,这个朴实的目标,正在政和一步步实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