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建瓯:活化古码头修缮古民居

2025-11-07 16:56: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修缮后的古民居 游桂花/摄

东南网11月7日讯(通讯员 游桂花)近日,走进建瓯市通济街道东溪村磨下,昔日沉寂的古码头正重现生机,斑驳的古民居也焕发出新的光彩。该村以挖掘古码头文化、修缮古民居为抓手,让沉睡的历史遗产“活”起来,为建瓯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添砖加瓦,奏响了“古村新韵”的和谐乐章。

东溪村磨下曾是建宁府最大的磨坊所在地,古码头附近有“四坝七碓”,建宁府三分之一的大米在此加工。同时,由政和、东峰下运的茶砖、粮食、木材,以及小桥西焙外运的茶叶,均在码头集散,输往福州、远销海外,是“万里茶道”中不可或缺的水上集散地。

“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就这么‘沉寂’!”去年以来,通济街道锚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目标,启动了“古码头保护与活化”专项行动。在古码头修复现场,施工人员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清理河道淤泥、修复条石台阶、复原旧时码头,同时增设防护栏杆,既保留码头的原始风貌,又方便游客游览。“我们查阅了大量地方志和老人口述资料,力求每一块石头、每一处细节都贴合历史原貌,让游客踩在台阶上,就能感受到当年商船往来的热闹景象。”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古民居修缮同样注重“保留原味、留住乡愁”。村里邀请专业古建筑修缮团队,对核心区域的古民居逐一排查,针对不同建筑的破损程度制定“一户一策”方案:对保存完好的民居,重点修复门窗雕花、屋顶瓦片;对破损严重的民居,在加固墙体、更换腐朽梁柱的同时,保留其原有的院落格局与建筑肌理。

如今,修缮后的古码头已成为市民休闲、游客打卡的新地标,清晨傍晚常有村民在此散步、聊天,孩子们在台阶上追逐嬉戏;活化利用的部分古民居,有的变身“茶文化博物馆”,展示着东溪村的老物件与发展史,有的成为特色休闲吧,让游客体验“玩在历史里”的独特感受。“古码头和古民居见证东溪村的历史,保护好它们,就是保护了我们的历史记忆,也为名城创建提供了最生动的‘乡村样本’。”东溪村党支部书记表示,下一步,村里还将结合古村落资源,开发“码头文化体验”等特色文旅项目,让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成为带动乡村发展、助力名城创建的“金钥匙”。

通济街道东溪村的实践,让“老遗产”释放了“新活力”。在建瓯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的浪潮中,这个小村庄正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历史的温度,书写着“古村焕新”的动人篇章。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