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活化古码头修缮古民居
| 2025-11-07 16:56: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修缮后的古民居 游桂花/摄
东南网11月7日讯(通讯员 游桂花)近日,走进建瓯市通济街道东溪村磨下,昔日沉寂的古码头正重现生机,斑驳的古民居也焕发出新的光彩。该村以挖掘古码头文化、修缮古民居为抓手,让沉睡的历史遗产“活”起来,为建瓯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添砖加瓦,奏响了“古村新韵”的和谐乐章。
东溪村磨下曾是建宁府最大的磨坊所在地,古码头附近有“四坝七碓”,建宁府三分之一的大米在此加工。同时,由政和、东峰下运的茶砖、粮食、木材,以及小桥西焙外运的茶叶,均在码头集散,输往福州、远销海外,是“万里茶道”中不可或缺的水上集散地。
“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就这么‘沉寂’!”去年以来,通济街道锚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目标,启动了“古码头保护与活化”专项行动。在古码头修复现场,施工人员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清理河道淤泥、修复条石台阶、复原旧时码头,同时增设防护栏杆,既保留码头的原始风貌,又方便游客游览。“我们查阅了大量地方志和老人口述资料,力求每一块石头、每一处细节都贴合历史原貌,让游客踩在台阶上,就能感受到当年商船往来的热闹景象。”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古民居修缮同样注重“保留原味、留住乡愁”。村里邀请专业古建筑修缮团队,对核心区域的古民居逐一排查,针对不同建筑的破损程度制定“一户一策”方案:对保存完好的民居,重点修复门窗雕花、屋顶瓦片;对破损严重的民居,在加固墙体、更换腐朽梁柱的同时,保留其原有的院落格局与建筑肌理。
如今,修缮后的古码头已成为市民休闲、游客打卡的新地标,清晨傍晚常有村民在此散步、聊天,孩子们在台阶上追逐嬉戏;活化利用的部分古民居,有的变身“茶文化博物馆”,展示着东溪村的老物件与发展史,有的成为特色休闲吧,让游客体验“玩在历史里”的独特感受。“古码头和古民居见证东溪村的历史,保护好它们,就是保护了我们的历史记忆,也为名城创建提供了最生动的‘乡村样本’。”东溪村党支部书记表示,下一步,村里还将结合古村落资源,开发“码头文化体验”等特色文旅项目,让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成为带动乡村发展、助力名城创建的“金钥匙”。
通济街道东溪村的实践,让“老遗产”释放了“新活力”。在建瓯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的浪潮中,这个小村庄正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历史的温度,书写着“古村焕新”的动人篇章。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