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集装箱货船正在装货。(陈子昕 摄)
沙南高速建设进入冲刺阶段,各收费站和服务区正在进行绿化、水电管网、场地平整等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预计2025年底通车;
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自开港以来,不断完善“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天天班”,集装箱货物吞吐量近60万吨;
衢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松溪、政和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两个车站共计接送旅客超2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接近10万吨;
武夷山机场改造提升,积极恢复存量航班,拓展新航线,运输旅客人次逐年增长,航空市场平稳发展;
……
五年来,南平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强省为目标,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沙南高速建设、闽江航道整治、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建设等,推动闽江复航,衢宁铁路投用,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公路:基础设施提质升级
安装道路监控系统、供配电系统,完善消防系统,安装隧道通风照明系统……目前,沙南高速建设已步入尾声,各工程段正在抢抓工时,力争实现年底通车的目标。
福银联络线(G7013)沙县至南平高速公路南平段项目(简称沙南高速公路)是福建省重点交通工程,被列入国家公路网规划。项目起于顺昌县郑坊镇,经元坑镇、双溪街道、大干镇、埔上镇、洋墩乡、仁寿镇,建阳区徐市镇、宝山街道、潭城街道,与京台高速公路相连接,路线全长92.9公里,新建里程84.6公里。沿线共设10处互通、3处服务区、新建主线桥梁49座、隧道9.5座。项目于2023年2月全面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年底建成通车。
“沙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将串联起福银、宁武、京台三条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线,为福建省增添一条连接南北的重要经济通道,大幅缩短闽北内陆与闽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不仅便利百姓出行,还将激活沿线经济,带动区域旅游、商贸和乡村产业发展,为闽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南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十四五”期间,南平市以“邻县高速通”和“乡镇便捷通”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公路网建设,累计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123.07亿元,实施沙南高速、宁上高速政和洞宫山(楼下)出入口及接线工程等17个高速公路项目,其中建阳区京台高速建阳互通及接线工程、松溪县长深高速松溪互通及接线工程等14个项目已完工。南平市在全省率先实现设区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千公里,通车里程位居全省第一。
在普通公路建设上,“十四五”期间南平市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51.84亿元,建设改造国省道186.153公里、农村公路1592.53公里,新增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732个;累计实施曲港大桥、九峰隧道等省、市重点项目37个,建设总里程1845.35公里。截至目前,南平市普通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659万公里,里程数居全省第二;97%以上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78.7%以上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实现88.7%乡镇30分钟上高速,较“十三五”末提升5.2%。
为解决“五谷丰登”特色产业品牌农产品上行的运输难题,邵武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对接本地特色农产品展销平台“樵川好物”,拓展“客货邮+农业”模式,将“客货邮”服务末梢延伸至农特产品运输环节,专门为有需求的农村合作社提供便捷的预约配送服务,通过开通“客货邮”助农服务专线,助力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更加高效顺畅。
农村“客货邮”服务的发展,离不开乡村路网的完善。“十四五”期间,南平市持续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路网质量持续提升——成功创建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4个、示范乡镇46个,1021条总计近6000公里的生态示范路,建制村通硬化公路率、通客车率及县、乡、村“客货邮”融合服务覆盖率均达100%。如今,南平市已有1371个“客货邮”融合服务站点分布在各个村镇,成为连接城乡的便民枢纽。
立足南平生态资源禀赋与旅游产业优势,南平市交通运输部门持续擦亮绿色生态“交旅融合”名片。“十四五”期间,加快完善旅游公路路网体系,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获得首批全国旅游公路、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全国美丽乡村路、2024年度交通与旅游融合创新项目、2025年度全国最美公路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同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为主线,延伸打造28条农村公路旅游支线,其中邵武世遗1号风景道被中国公路学会评为全国最美公路。5条国道绿色养护工程为全省普通公路领域首次入选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