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集装箱货船正在装货。(陈子昕 摄)
沙南高速建设进入冲刺阶段,各收费站和服务区正在进行绿化、水电管网、场地平整等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预计2025年底通车;
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自开港以来,不断完善“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天天班”,集装箱货物吞吐量近60万吨;
衢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松溪、政和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两个车站共计接送旅客超2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接近10万吨;
武夷山机场改造提升,积极恢复存量航班,拓展新航线,运输旅客人次逐年增长,航空市场平稳发展;
……
五年来,南平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强省为目标,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沙南高速建设、闽江航道整治、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建设等,推动闽江复航,衢宁铁路投用,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公路:基础设施提质升级
安装道路监控系统、供配电系统,完善消防系统,安装隧道通风照明系统……目前,沙南高速建设已步入尾声,各工程段正在抢抓工时,力争实现年底通车的目标。
福银联络线(G7013)沙县至南平高速公路南平段项目(简称沙南高速公路)是福建省重点交通工程,被列入国家公路网规划。项目起于顺昌县郑坊镇,经元坑镇、双溪街道、大干镇、埔上镇、洋墩乡、仁寿镇,建阳区徐市镇、宝山街道、潭城街道,与京台高速公路相连接,路线全长92.9公里,新建里程84.6公里。沿线共设10处互通、3处服务区、新建主线桥梁49座、隧道9.5座。项目于2023年2月全面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年底建成通车。
“沙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将串联起福银、宁武、京台三条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线,为福建省增添一条连接南北的重要经济通道,大幅缩短闽北内陆与闽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不仅便利百姓出行,还将激活沿线经济,带动区域旅游、商贸和乡村产业发展,为闽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南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十四五”期间,南平市以“邻县高速通”和“乡镇便捷通”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公路网建设,累计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123.07亿元,实施沙南高速、宁上高速政和洞宫山(楼下)出入口及接线工程等17个高速公路项目,其中建阳区京台高速建阳互通及接线工程、松溪县长深高速松溪互通及接线工程等14个项目已完工。南平市在全省率先实现设区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千公里,通车里程位居全省第一。
在普通公路建设上,“十四五”期间南平市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51.84亿元,建设改造国省道186.153公里、农村公路1592.53公里,新增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732个;累计实施曲港大桥、九峰隧道等省、市重点项目37个,建设总里程1845.35公里。截至目前,南平市普通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659万公里,里程数居全省第二;97%以上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78.7%以上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实现88.7%乡镇30分钟上高速,较“十三五”末提升5.2%。
为解决“五谷丰登”特色产业品牌农产品上行的运输难题,邵武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对接本地特色农产品展销平台“樵川好物”,拓展“客货邮+农业”模式,将“客货邮”服务末梢延伸至农特产品运输环节,专门为有需求的农村合作社提供便捷的预约配送服务,通过开通“客货邮”助农服务专线,助力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更加高效顺畅。
农村“客货邮”服务的发展,离不开乡村路网的完善。“十四五”期间,南平市持续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路网质量持续提升——成功创建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4个、示范乡镇46个,1021条总计近6000公里的生态示范路,建制村通硬化公路率、通客车率及县、乡、村“客货邮”融合服务覆盖率均达100%。如今,南平市已有1371个“客货邮”融合服务站点分布在各个村镇,成为连接城乡的便民枢纽。
立足南平生态资源禀赋与旅游产业优势,南平市交通运输部门持续擦亮绿色生态“交旅融合”名片。“十四五”期间,加快完善旅游公路路网体系,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获得首批全国旅游公路、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全国美丽乡村路、2024年度交通与旅游融合创新项目、2025年度全国最美公路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同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为主线,延伸打造28条农村公路旅游支线,其中邵武世遗1号风景道被中国公路学会评为全国最美公路。5条国道绿色养护工程为全省普通公路领域首次入选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
水运:“黄金水道”再启新程
2022年12月18日,南平港正式开港,随着“武夷2号”集装箱货船驶离南平港,标志着闽江干流恢复正常通航,我省开启内河集装箱运输新时代。
2023年2月,南平港至马尾港航线实行常态化班轮运输。自此,南平港正式开启“黄金水道”新征程——
2023年8月初,2艘500吨集装箱货船实现满负荷作业,自复航以来首次出现“货等船”现象。
2024年2月底、3月初,2艘最大参考载货量为1158.84吨的内河集散两用船舶陆续抵达洋坑码头并完成转籍,南平正式拥有闽北航运史上运力最大的集散两用船舶。启用至今,始终保持满负荷作业。
2024年,南平港实现单年累计通行班轮542航次,运送集装箱超1.38万标箱,年吞吐量超27万吨,刷新历史记录。
……
“班轮常态化运行之后,货运需求量增长得很快,南平十个县(市、区)都有企业通过南平港运输原材料和产品。”福建易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忠表示,为满足货运需求,在班轮常态化运行之后,他们逐步加密班次,从最初一个月最多6个班次,提高到平均每月48个班次。如今,南平港与福州马尾港已打造出“天天班”固定货运航线,货物周转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南平港通过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实现了“门到门”一站式物流服务,并与中谷、安通、信风等物流企业开展合作,通过“陆改水”“散改集”等运输方式,进一步提升货物周转效率。
自南平港开港以来,南平市水路运输周转量增速连续2年位居全省首位。
2024年以来,南平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地方产业特点,积极拓展内河航运业务,先后打通东北“鲅鱼圈”、天津等与南平港的“北粮南运”“北煤南运”“南竹北运”等江海联运物流服务专线,完成南平港至台湾地区工业品出口专线以及越南海防至江阴、马尾港转运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等。
如今,竹木、粮食、矿产等产品和原材料正通过南平港和闽江航线,往来全国各地。2024年以来,南平港通过江海联运、减低用箱成本等综合方式,有效吸引货物运输路径由陆改水、由散改集,服务竹制品外销近3800吨、粮食贸易1.8万吨,综合降低闽北企业5%-10%运输成本。
今年,南平港开通“南平-营口”竹制品公水联运线路,提升运输时效约67%,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10%-20%。
铁路:钢铁动脉通山连海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梅口埠景区迎来客流高峰,近5万人次游客来此游玩体验。松溪县梅誉天下旅游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辉进告诉记者,自从衢宁铁路开通,梅口埠景区游客逐渐增多,不少人是从浙江和福建省内其他地市搭乘衢宁铁路来到松溪。
2020年9月,衢宁铁路建成通车,松溪、政和告别“无铁”时代。五年来,钢铁动脉通山连海,串珠成线,衢宁铁路宁德到松溪段累计运输旅客485万余人次,其中松溪、政和站共计接送旅客超200万人次,每日开行的客运列车从初期的4趟增长到如今的9趟。
“以前,政和的白茶、竹林、梯田奇景‘养在深山无人知’。衢宁铁路开通后,为政和文旅带来了发展机遇,让‘云上政和’文旅IP的知名度更高了。”政和县文体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邬春斌说。
今年,政和县以衢宁铁路“绿巨人”开通运营为契机,牵头组建“闽浙边文旅产业发展联盟”,上线“闽浙边文旅产业发展联盟”小程序,打造“云径探秘游”等4条精品旅游线路,串联闽浙两省三市七县旅游资源,并以南平市首个民宿酒店协会——政和县民宿酒店协会成立为契机,引入厦门建发等运营团队,打造“到云中宿”品牌,持续推动县域民宿提档升级,打造“云居”民宿集群,“云上政和”文旅IP不断深化,县域对外知名度不断打响,“铁路+文旅”成效初显。
“我们现在平均每个月从松溪、政和发货的集装箱有500至600个,多的时候甚至上千。”福建鲲鹏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成富告诉记者,自衢宁铁路开启货运业务以来,货物吞吐量已接近10万吨,列车开行班次达236班次,2025年货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0%。
2022年至2023年,政和站、松溪站与福建鲲鹏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先后开通铁路货运,建设货运场站,精准承接政和圣农、政和华厦、松溪化纤、松溪中茶、浦城绿康、浦城圣农等闽北企业的货运需求。
“衢宁铁路开通前,我们的产品通过国省道销往江浙地区,运输时间长,运费也高。衢宁铁路开通后,产品通过火车运到西安,搭乘中欧班列直接出口,产品远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每年光运费就能节省20多万元。”福建宇森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英多是松溪人,2012年,他创办了福建宇森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缠绕膜、保鲜膜、塑料手套、塑料袋等轻纺产品,5年来,新型保鲜膜等产品出口共1.5万余吨。
航空:空中航道引八方客
今年9月17日,来自韩国首尔的SC7686航班平稳抵达武夷山机场,标志着韩国首尔至福建武夷山定制航班顺利完成首航。这也是武夷山口岸时隔两年,重新恢复出入境航线。
“十四五”期间,南平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谋划航空市场发展改革新路径,以政策扶持、航线布局、业态融合“三力”驱动,印发《南平市促进航空市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复航、新增武夷山往返西安、首尔等航线9条。
——政策支撑强保障。2023年8月,南平市出台《南平市促进航空市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细化实化航空市场发展规划、航线航班奖补及营销推介等专项扶持政策;将航线培育融入南平市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政策体系中,通过量化激励促进消费回暖与流量导入。2023年以来,已筹集航空市场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约2.63亿元,发放航司奖补资金约2.05亿元。山航、厦航、国航3家航空公司新增或加密航班频次。
——航线布局拓市场。在国内航线方面,聚焦航线新设复飞、冬航季时刻争取等,针对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厦门、西安等重点城市定制“一地一策”方案,其中广州、深圳航线打造“早高峰商务精品班线”,成都航线推出“熊猫主题文旅航班”,厦门、青岛航线联动设计“山盟海誓”旅游组合产品;针对哈尔滨、西安、重庆等北方及中西部季节性旅游客源地,谋划新增特色航班,其中西安航线已于8月正式开航。在国际航线方面,重点聚焦韩国等核心境外客源市场,与山东航空、青岛航空等航空公司深化合作,通过“中转联程+直飞包机”双路径构建国际客流导入体系,开通韩国直飞武夷山定制航班,将韩国至武夷山的出行时间从中转的4-5小时缩短至直飞的2.5小时左右,大幅提升国际游客体验,吸引更多韩国游客前往武夷山感受“双世遗”魅力。
——业态融合促发展。依托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崇阳溪漫游道、朱子文化等旅游资源,开发“航空+文旅”“航空+康养”“航空+农旅”等多元化产品矩阵;培育森林康养、避暑旅游、非遗研学、体育竞技等产品业态,推动航空业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集聚文旅、景区、旅行社、酒店等资源,在航线目的地开展航季航班宣传、会销推广等营销活动,在重要时间节点投放机票门票惠享、商务包机、“一站式”出游等服务套餐。2024年,航班平均客座率增长5.4%,其中武夷山至广州等4条航线春运期间客座率超80%。
今年10月,武夷山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2万人次,同比增长31.2%,创“十四五”以来单月最高纪录,在华东地区机场中的单月排名提升至第40位,为今年以来最好成绩。(严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