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新闻 > 正文

弦歌不辍照古今——“书院文化”主题学术考察暨采风传播活动侧记

2025-10-21 09:27:31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专家学者了解考亭书院历史故事

专家学者参访建瓯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

19日,作为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以“书院文化”为主题的学术考察暨采风传播活动在南平举行,众多中外专家学者走进建阳、武夷山、建瓯等地,访书院,走古街,直观感受南平市朱子文化“物化”“活化”成果,体验书院文化,深入探寻闽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九曲溪畔,隐屏峰下,朱熹园静立其间。专家学者们走进武夷精舍,聆听朱子于此著书立说、收徒讲学的故事。

“南平有秀丽的武夷山水,朱子理学在这里逐渐发展成熟,是朱熹园发展传承书院文化的天然优势。”俄中文化交流协会执行会长乔翔鹏曾多次组织俄罗斯青年参与“万里茶道”跨境研学活动,他非常期待中俄两国青少年在未来能够开展诸如“朱子与普希金的‘对话’”等交流活动。“在组织研学游时,我们将把南平的各个书院列入规划线路,让俄罗斯学子们通过实地探访,了解、熟悉朱子留下的书院文化。”乔翔鹏说。

进入寒泉精舍的虚拟学堂共同答题,在考亭书院朱子书房与朱子虚拟数字人对话……在建阳,形式多样的数字化体验项目吸引了专家学者们的目光。

“南平对寒泉精舍进行了重新修缮,并将其打造为公众可以参观的名胜,是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一个极为出色的案例。在这里,人们能够直接感受到朱子的精神与思想,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韩国忠南大学哲学系教授金世贞评价。

“过去书院主要承担教育职能,但如今已将这一功能让位于现代教育机构,多以文化遗产的形式保存下来。然而,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包括书院在内的传统遗产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得到重新诠释与有效利用。就此而言,寒泉精舍的现代化修缮具有重要意义。”金世贞说。

宋代以来,以朱子为代表的儒士学者,在闽北创办书院,著述讲学,建立起影响深远的理学思想体系。如今,在保护修缮书院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南平不断探索着新时代书院文化的传承发展方式。对此,福建省尤溪职业中专学校副校长于宗炫深有感触。他认为,不论是硬件设施的完善,还是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应用,都让南平的书院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南平充分挖掘本地书院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活化传承朱子孝文化、举办考亭论坛等方式,激活书院的教育教化功能,有助于推进当代青少年教育。于宗炫还建议,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探索南平各地书院之间的共性及其特性,共同打造南平书院文化体系;另一方面,要推动南平书院与不同地区书院之间开展交流互鉴,不断丰富和拓展书院文化内涵,促进书院文化品牌建设。

在建瓯市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里装满了名士故事,令专家学者们沉浸其中——雀替咖啡馆里,花纹精美的雀替与智能机器人咖啡师冲泡的醇香咖啡引起阵阵赞叹;尚书井广场上,专家学者们仔细端详水井周边的图样,了解设计中蕴含的“福禄寿喜”寓意和实用价值;殷闽文化馆内,一件件藏品安静地述说着“千年建州”的文脉赓续……

一路走来,曾在三十多年前到访建瓯的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多次感叹:“这里不仅修缮一新,十分安全,还保留着古老的气氛,这真的很难得。”他说,来到这里就像回到了八百年前、一千年前的中国,“我希望有机会再来一次建瓯,带上一些朋友,让他们也来感受一下这里的文化氛围。”

文化既需要传承弘扬,也需要交流互鉴。

在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邓启明看来,让文化“可看、可触、可体验”,是保护传承朱子文化的有效方式。他表示,朱子理学是值得自豪的文化名片,在保护传承的过程中,当代人应该通过更多交流研讨,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走向世界,提高建瓯乃至南平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寒泉精舍是朱子母亲祝夫人墓所在地,是一个与孝道密切相关、极具意义的空间。”来自韩国的学者,山东师范大学韩国研究所所长金德均教授说,朱子的代表著作《近思录》中的“近思”二字意指“从最近之处开始思考”,而人们最近之处便是父母。他认为,对父母的孝道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这也是韩国和中国价值观中最大的共同点之一,可以围绕这方面展开文化交流。(严岚 程若兰/文 张行健/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