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头条 > 正文

让文化遗产“接力”焕新

2025-09-11 09:11:37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南平市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离任交接机制典型经验做法入选全省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典型案例

让文化遗产“接力”焕新

近日,省委改革办发布全省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典型案例,南平市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离任交接机制典型经验做法成功入选。

南平是朱子文化、闽越文化、武夷茶文化、建盏建本文化等重要文化的发源地,“双世遗”所在地。这里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拥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名镇名村31个,不可移动文物点3920处,文物保护单位632处……面对丰厚的文化家底,如何走出一条符合南平实际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之路?

近年来,南平聚焦领导干部离任交接环节的痛点难点,创新构建“责任明确、交接规范、监管闭环”的文化遗产保护离任交接机制,真正实现保护责任“无缝衔接”、守护“永续传承”,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南平经验”。

离任交责“不断档”

今年2月,政和县铁山镇举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离任交接仪式,拉开了政和县乃至南平市文化遗产保护离任交接制度的序幕。

仪式上,铁山镇原党委书记与新任党委书记共同签署了《领导干部文化遗产离任交接书》。交接书不仅包含文化遗产的基础档案、数据影像资料等“一档”重要信息,还明确了保护修缮、展示利用项目清单以及巡查体检、督查检查责任清单“两单”。这一做法从根本上杜绝了领导干部更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责任虚化、保护断档等问题,实现“交接不断档、守护不缺位”。

2024年11月,南平市委宣传部、组织部联合市文旅局、住建局印发《南平市文化遗产保护离任交接工作机制(试行)》,明确乡镇党政正职在离任时必须完成文化遗产相关交接内容、程序与责任,构建起“在任担责、离任交责、失职问责”的新格局,实现文化遗产保护责任的可持续传递。

“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一人之责,而是一任接一任的使命。”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制度为落实文化遗产保护责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确保“新官必理旧账”。

南平各地积极响应号召,全面推动新任主官“上岗先接文保责”——

顺昌县面向全县乡镇(街道)下发文化遗产保护离任交接工作提示函,要求乡镇(街道)在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工作调整时,须填写《领导干部文化遗产离任交接书》,并于三个月内完成辖区内文化遗产实地调研。

延平区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离任交接沟通协调反馈机制,进一步明确区委组织部、区文体旅局、住建局等相关单位工作职责,并开展实地调研。

光泽县止马镇新任镇长陈名晨,上任前几日就主动向镇里了解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迅速进入角色,承担起守护当地文化遗产的重任。他表示,将深入挖掘和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推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有机互促。

……

截至目前,南平全市已完成文化遗产保护离任交接乡镇(街道)43个。通过系统化推进,全市已构建起“党委政府统筹、文物部门主导、相关单位协同、乡(镇)村两级落实、志愿队伍补充”的五级联动网络,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效能。

清单明晰底数清

不久前,武夷山市上梅乡举行了一场庄重而细致的文化遗产保护离任交接仪式。上梅乡党委书记、原乡长陈清忠,上梅乡党委副书记方福彬,分别签署《文化遗产离任交接书》《交业继责事项清单》,顺利完成“接力棒”的传递。

“上梅乡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武夷山市级文保1处,不可移动文物8处……”对照清单,双方逐一赴现场核查重要文保单位现状,实现关键信息与遗留事项“现场确认”,有效杜绝了“纸面交接、责任虚化”问题。

“通过文化遗产保护离任交接机制,上一任同志的实战经验成了我履职路上的指南,让我能够迅速进入角色,系统掌握全乡文物资源状况,也保障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方福彬在签署后表示,“它既是一张交接单,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状。”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南平以创新“一档两单”制度,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离任交接全流程规范化,让离任者“交底”“交智”“交错”,推动南平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换帅”中“焕新”。

南平以文化遗产名录档案“交底”为核心,构建标准化“身份账”。通过系统化梳理与动态更新名录库信息,形成市级文化遗产数据库、县级属地管理档案、乡镇动态巡查记录“三级建档”模式,消除因信息断层导致的保护盲区,为精准保护提供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着力推动项目清单精细化、责任清单闭环化。”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建立文物保护“任务账”,整合各类保护与发展项目,明确资金投入、进度和成效等关键指标。另一方面,建立“问题账”,实行隐患问题闭环处置,推动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和源头治理,切实保障文化遗产健康存续。

长效监管保安全

近日,浦城县文物巡查人员深入水北街镇曹村村云峰寺,开展例行巡查,并就发现的隐患逐一登记、及时上报,以实际行动守护文物安全。

始建于唐代的云峰寺,不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大殿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和培训,让义务消防队和巡查人员掌握消防知识与实操技能。此外,寺内配备有现代化安防系统,实现全天候监测与无死角防控,显著提升文物安全防控水平。”浦城县文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浦城的实践,是南平系统化构建长效监管机制、筑牢文化遗产保护防线的一个缩影。南平市已建立起“日常巡查守底线、月度检查抓细节、季度体检诊隐患、年度抽查促落实”的四维常态化巡查机制,全面覆盖涉火、涉盗、涉雷、涉虫、涉淹、涉倒等“六涉”风险,确保文物保护规划落地实施。同时,推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指南》及“流程一览图”,为基层操作提供清晰指引。

“在强化线下监管的同时,我们还积极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文化遗产数字监管平台”,南平对文保单位实施分类、分级、分区域管理,实时录入巡查与隐患数据,借助电子地图可视化呈现风险分布,实现“一屏观全域”。同步上线的“南平市文物数字地图”微信小程序,让市民可随时通过手机查看文物信息及保护状况,拓宽社会参与监督渠道。

文脉传承,贵在持续;守遗护宝,重在接力。下一步,南平将持续压实属地责任,结合定期巡查与“回头看”机制,对已完成离任交接的乡镇(街道)开展复查,对正在推进的单位加强业务培训与宣传指导,进一步健全管理体系,构建“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新格局。(徐陆锋)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