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南平:改革创新 “绿”能澎湃

2025-08-29 11:42:14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张梦媛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政和县星溪乡念山村 吴金霖 摄

政和县竹产业智创服务平台 郭斯杰 摄

松溪县花桥乡招沙甲村 周燕兰 摄

政和县石屯镇王山口村望山驿 郭斯杰 摄

松溪县松源街道松茗小区“零工庭院” 周燕兰 摄

政和白茶博物馆 张书 摄

适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今年来,闽北大地绿色高质量发展捷报频传——

年初,南平首次实现全域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系全省唯一、全国少有;

3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是全省唯一以城市为试点入选的地级市;

4月,出台全省首个《取水权抵质押贷款指导意见(试行)》,水产业价值转换机制实现突破;

5月,发布国内首部笋竹产业领域白皮书《武夷竹》《武夷笋》,为竹产业绿色发展提供“南平方案”;

6月,完成全国首笔河流湖泊及沿岸植被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发布全省首个茶园碳汇计量监测团体标准;

……

闽北山区何以“绿”能澎湃,亮点频出?

今年初以来,南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奋勇争先、再上台阶”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细化实化“五增”重点。

立足“绿”的优势,南平明确目标任务:打造绿色产业发展高地、新时代山区深化改革先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对台合作品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样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平市GDP增长6%,居全省第二;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固投增长5.9%,社消零增长4.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2%,均居全省第二。

绿色产业加速崛起

日前,南平水产业园内,一个个空瓶在生产线上经历灌装、喷码、打检贴标、检测后,作为合格瓶装水被装箱运至全国各地。据介绍,该纯净水生产线年产能达30万吨。

南平位于闽江干流源头,全域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境内大小河流700条,人均水资源量1.04万立方米,是全国的5.1倍、全省的4.3倍。

立足水生态优势,南平谋划培育现代水产业集群。前不久,南平举办了中国包装饮用水高质量发展大会,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年来水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2.9%。

除了“一瓶水”,南平“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发展特色越来越鲜明。

“一座山”魅力无限。南平市围绕构建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加快打造“1+3+3+N”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大型文旅山水史诗《月映武夷》、“闽韵风华”文化大观园、马伏乡村农文旅等成为热门打卡点,带动旅游总人数、总花费分别同比增长15.8%、16.6%,居全省第2、第3位。

“一片叶”飘香四海。近期,南平举办了世界文化遗产交流暨中法“茶酒对话”等活动,《生态茶园评价指南》省级地方标准获批立项。产业上,农夫山泉茶饮料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茶全产业链产值占全省四分之一。

“一根竹”节节拔高。今年,南平在全省率先启动省竹产业链特聘专家团试点,发布了《武夷竹》《武夷笋》两部白皮书。龙竹科技研发新型竹材产品,实现毛竹出材率从20%提高到40%。上半年竹全产业链产值增长11.2%。

“一只鸡”振翅高飞。“圣泽901”品种拓展到国内15个省份,并向中亚、非洲出口;“圣泽903”品种在料肉比、产蛋率、生长速度、成活率等方面大幅提升,带动综合造肉成本下降超10%。

在“五个一”牵引下,各县(市、区)也因地制宜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建立“链长+链主+专班”机制,今年来南平全市重点产业链产值增长10.6%,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5.8%。

南平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的背后,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所产生的强大驱动力。

走进政和县竹产业智创服务平台,记者看到,馆内知名设计师打造的各类竹产品创意十足,不同的“竹+空间”为产业提供更多适用场景。值得一提的是,首个覆盖全生命周期毛竹生物特性的笋竹植物形态标准展示区,让不少人惊叹。

“这个平台,主要发挥创新设计引领功能、标准研究制定功能、产学研融合功能,探索竹产业、竹科技、竹文化、竹工艺融合发展新模式。”政和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陆雄斌说,针对竹制品行业碳核算难度大、评价标准不统一的突出问题,今年6月,政和与南平碳计量中心、空天碳集团围绕制定碳计量标准,成功发布全国首个竹制品碳足迹计量领域的团体标准,推动碳排放从核算向测量转变。

除了智创服务平台,放眼闽北大地,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不断涌现:3个科技重大专项实现“揭榜挂帅”,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等74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不断释放创新动力。此外,南平还出台了产业人才队伍建设16条和推动新兴产业中试平台建设8条措施,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18%、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今年初以来,南平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3.9%、居全省第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