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顺昌:“四榜”文化润泽城乡,崇文尚德续写新篇

2025-08-27 17:43:1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胸戴红花的学生们 顺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东南网8月27日讯(通讯员 廖敏恺 雷斌凌 宗治明 郑诗晗)锣鼓声震天、横幅迎风扬。在顺昌县元坑镇谟武村的村道上,一队胸戴大红花的学生组成贺喜队伍稳步前行,沿途村民纷纷驻足鼓掌、喝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喜悦与荣光之中。8月26日,2025年“成才榜”表彰活动在此拉开帷幕,百余人齐聚这场延续崇文传统的盛会,共同见证元坑镇9名学子荣登“成才榜”的高光时刻。

青砖黛瓦之间,谟武村的古厝仍依稀可辨当年理学名家讲学的遗风;文苑内,“文明期普及,教育重初基”的石刻虽历经岁月洗礼,字迹仍清晰可见,默默滋养着一代代顺昌人。能人榜、成才榜、好人榜、功德榜——“四榜”正是扎根于这样的文脉传承中,以身边榜样的故事为笔,持续书写润泽城乡的文明新篇。

“这里原本是我奶奶的祖宅,从小她就给我讲文苑留名的往事,‘崇文尚德’很早就融入了我的童年。”福州大学学生李铭钢望着文苑内的石刻回忆道,“后来姑姑李巧理考上南平师范,登上‘成才榜’,她不仅是谟武村的榜样,也成了我的榜样。”

如今,李巧理已回到元坑中学任教,怀着对家乡的深情,以知识反哺故土、滋养后学;今年高考,李铭钢更是以优异成绩考入福州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沿着姑姑曾经的足迹,稳稳站上“成才榜”,为“榜样的传承”写下了生动注脚。

顺应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要求,“四榜”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传承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评议标准更加贴近时代需要,从“成才榜”新增职业教育优秀学子,到“能人榜”侧重表彰乡村振兴带头人;评选过程也更加公开透明,村民代表、乡贤、村干部共同参与,使“四榜”文化成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重要载体,广泛动员和激励农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为乡村振兴凝聚新动能。

“小时候常听父母讲‘四榜’上的人和事,一直视他们为榜样。如今自己也成了榜上的一员,能激励他人,我感到非常荣幸!”福州大学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杨宇田站在谟武文苑中,注视着“四榜”上的名字感慨道,“我希望未来能发挥专业特长为社会作出贡献,再次登上‘能人榜’。”

“我们通过‘四榜’作为乡风文明的切入点,营造向善向上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全镇范围内深入推进“四榜”评议工作,持续挖掘身边典型、弘扬传统文化,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更多精神动力。”顺昌县元坑镇党委书记吴诗源说。

从莘莘学子的求学梦,到乡亲们的致富路,“四榜”文化如同润物无声的细雨浸润顺昌12个乡镇(街道)。顺昌 “四榜” 文化早已不是简单的表彰名单,而是一条串联起 “崇文尚德” 精神的纽带,把传统文脉扎进泥土,把榜样力量传到家家户户,绘就成最动人的文明图景。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