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新闻 > 正文

南平积极落实“以竹代塑”倡议,统筹做好“竹产业、竹科技、竹文化、竹工艺”文章——风来翠竹绿潮涌

2025-08-15 09:00:42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全国每十根毛竹,就有一根来自南平。

坐拥全国地级市最大竹林面积与最高竹材产量,“中国笋都竹乡”南平与竹共生共荣:春来,山野间是竹农采挖鲜笋的忙碌身影;盛夏,层层叠叠的竹海翻涌令人流连;寻常百姓家,从精致的竹衣架、竹凳,到实用的竹地板,触手可及的竹制品,就产自扎根本土的竹企……

近年来,南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殷切嘱托,落实国家“以竹代塑”倡议,统筹做好“竹产业、竹科技、竹文化、竹工艺”文章,正将漫山翠竹化为绿色变革的澎湃动能。

链动绿色产业

上半年,全市规上竹企业实现产值69亿元,增速12.6%,占全部规上企业总产值的10.6%。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南平着力构建的“南平优质资源+专家优秀成果+营造优越环境”创新生态在持续发力。作为全省先行者,南平率先启动省竹产业链特聘专家团试点,主动出击长三角“招才引智”,推动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大武夷绿色食品研发中心、竹产业设计制造检测中心等科创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促成人才技术成果落地转化项目2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18%。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云鹏,是南平市引进的竹产业特聘专家团成员之一。其微生物发酵竹粉饲料原料技术成果在邵武全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应用,目前日产微生物发酵竹粉饲料40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在黄云鹏的推动下,由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团队为主参加的省“揭榜挂帅”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竹集成材连续化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落地福建杜氏木业有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1680万元,获政府资助880万元,有力推动竹产业链向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产业发展离不开系统布局,统筹推动。南平市成立由市长挂帅的工作专班,设立专项资金,建立“链长+链主+专班”机制,形成全市上下协同推进发展的浓厚氛围。近年来,南平市陆续出台《南平市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南平市竹产业千亿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以“两徐”竹经济产业园为核心,邵武市、延平区、顺昌县、光泽县为西翼,政和县、浦城县、松溪县为东翼的“一核两翼”发展格局,致力打造全球竹产业新质生产力制造基地和竹产业科创融合示范区。

全链开发是提升产业能级的关键。南平市正加快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体系,竹全产业链产值达528亿元。通过实施“丰产竹林培育工程”,南平丰产竹林面积达373万亩,占总面积56%,其中通过FSC森林认证面积242万亩,为开拓欧美等高端市场筑牢基础。在产业链延伸与集群培育方面,南平市现有笋竹加工企业1162家,其中规上企业228家,集聚了大亚圣象、元力股份、龙竹科技等一大批头部企业,形成了上游竹拉丝、竹片等,中游竹胶板、重竹板等,下游竹家具、竹工艺品等,并配套竹工机械、无醛胶水等的完整加工链条。

抢占新兴赛道

14日,在龙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内,外观新颖的竹青皮衣架、竹材正交复合板等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具、地板、车厢板等领域,我们正通过持续的材料改性与技术攻关,向‘以竹代钢’及精细化工领域迈进。”展厅工作人员介绍。

龙竹科技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竹材料研发、产品设计、生产、自主品牌建设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涵盖收纳置物、餐具、园艺、家具等诸多系列。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我们正抢抓机遇,坚定‘以竹代塑、以竹代木’的发展战略,不断研发创新,抢占行业赛道。”公司董事长连健昌说,龙竹科技在巩固现有业务的同时,近两年将战略重心转向材料创新,通过深入研究竹材特性,探索竹与钢、木材、陶瓷等材料的结合,致力于开发更易被市场接受、受众更广的竹产品,为竹产业开辟“新蓝海”。截至去年,公司已获得“以竹代塑”“以竹代木”新系列产品相关专利92项。

无独有偶,在福建省庄禾竹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批批重竹地板正整装待发,即将出口荷兰。随着以竹代塑理念深入人心,这类产品日益受到全球客户青睐。“今年第一、二季度出口额较去年同期上涨33%。目前我们80%的产品销往全球109个国家,以欧洲为主,同时拓展中东、东南亚及美国市场。”公司董事长助理詹丽君介绍,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出台了限塑或禁塑政策,公司的户外重竹产品能有效替代传统木塑,在绿色、环保、可持续方面的特性优势明显,使用寿命可达25年,意味着固碳效益能持续25年,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在以竹代塑新赛道上,南平的创新突破正不断涌现:元力集团与中科海钠深度合作,开发高容量硬炭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挺进全国万亿级环保市场;总投资1.3亿元的竹新材料科技项目正加速推进生产线设计,未来将年产10万吨竹纤维全生物降解材料,年产值可达11亿元,有力助推“以竹代塑”;福人森工利用鲜毛竹加工后的竹粉生产竹刨花板,应用于家电、家具、厨卫、建筑装饰、车船制造等行业,成为人造板领域龙头企业……

从中国最长的双拱竹结构廊桥——武夷山国家公园竹桥,到全球最高、跨度最大的竹集成材结构外观——武夷竹立方生态科创馆,再到畅销全球的各类竹家具、竹工艺品,南平竹制品已构建起多元化的出海网络。

构建富“竹”生活

竹产业的生命力,深植于万千生活场景中。

南平打造的“武夷山水·茶空间”,处处皆是竹元素。这个由中央美院、武夷竹立方设计团队设计的茶空间里,竹与茶、水、器等产品相映成趣。该融合公务、商务等六大场景的美学空间,已在海内外布局569家,覆盖53座城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从上海写字楼到杭州茶室,竹元素悄然重塑城市生活肌理,引领竹产品场景应用新潮流。

今年5月,南平市人民政府与香港品质保证局联合主办的竹产业专场宣介活动成功举办,“武夷山水·茶空间”香港营销推广中心扎根观塘。同时,18件地理标志产品获“香港注册”认证。如今,竹品牌深度融入“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26家竹企入选,“竹家居”成功融入“武夷山水·茶空间”新业态,实现了茶竹文化的完美融合与价值提升。

将竹产业与美好生活深度融合,也是武夷竹立方生态科创馆着力的方向。这座坐落于邵武、总面积达6300平方米的综合性竹产业馆,不仅集产品展示、空间体验、招商营销、活动组织为一体,更是融合了“文旅+休闲+购物”等多元业态,致力打造全国最具竹旅特色标识度的网红打卡点。步入其中,便沉浸于竹的海洋中:东方竹美学博物馆、沉浸式竹林体验空间、竹文化科普区、全竹产业链展示馆、多功能厅、政产学研用会议室、竹特色中庭园林景观、全竹家居生活馆、竹林里无人超市等展区,以竹为媒,讲述着绿色发展的生动故事。在这里,参观者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竹产业的发展历程、技术革新和市场前景,还能亲身体验到竹制品带来的舒适与便捷。

“我们正从‘以竹代塑’战略中捕捉新机遇,倾力打造以竹产业为核心、集成新质生产力、赋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平台。”武夷竹立方生态科创馆运营总经理黄志勇说,自2023年4月11日开馆以来,武夷竹立方已接待社会各界人士超5万人次。

“南平在推动竹产业融入生活场景、打造区域品牌、探索三产融合方面的实践走在了前列。国际竹藤中心与南平市合作建立武夷研究基地,正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机制,助力南平的‘一根竹’撬动更深刻的产业革新。”国际竹藤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尹刚强表示,未来,基地将聚焦“强化科技创新、深化设计赋能、完善标准体系、畅通产销对接”等,让更多高品质、高颜值的竹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构建起可持续的美好“竹”生活。(徐陆锋)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