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转化 需要注重三重效益
2025-08-14 18:47:09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全国各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仍然不到位,甚至将“两山”转化简单等同于生态资源开发利用。
“两山”转化的本质是在护好绿水青山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制度、技术和工具,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而非单一维度的利益变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既紧密联系又辩证统一,是一个有机整体。龙岩市长汀县曾因水土大量流失,山崩河溃,导致“柳村不见柳,河比田更高”,后来经过数十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和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实现“火焰荒山—绿水青山—花果满山—金山银山”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长汀县先通过改良土壤、优化树种、灌草结合、施肥抚育、封山育林等措施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再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林下经济、“生态+文旅”等绿色产业,让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反观一些地区,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等长远利益,在生态保护红线边缘建设度假村,甚至将珍稀林地和草地改造为高尔夫球场和别墅群,在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开展参观旅游等。这看似利用生态资源禀赋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实则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绿水青山不复存在,金山银山也成为无源之水。
“两山”转化的本质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共进,需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相统一的政策制度体系。首先,着眼守好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同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保护好修复好治理好生态功能重要地区和生态功能脆弱地区,并通过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手段,让生态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生态破坏者承担相应成本。其次,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和生态管控要求内,依托洁净水源、清洁空气、适宜气候等自然本底条件和优美自然风光,从事生态旅游、康养、体育等产业开发,探索建立全要素、全产业覆盖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运行机制,培育绿色新动能。最后,落实就业引导与培训机制,鼓励村民参与特许经营、资源保护、旅游服务,公开择优招聘生态管护员、绿地管护员,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助力生态资源富集地区增收致富。
“两山”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平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审视发展,我们就会明白:保护绿水青山不是不发展、不作为,而是要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追求金山银山没错,错的是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只有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所)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