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新闻 > 正文

踏千峰采寸土 为青山“把脉” 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土壤监测采样工作

2025-08-10 08:44:5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连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密林深处、陡峭山坡与幽静溪谷间,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背负专业的采样工具,在山野中穿行。

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联合专业科研人员对国家公园内的土壤进行系统普查,只为更深入了解这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生态根基。

科研人员在预设的网格点,或选定的典型生境样地,用专业工具小心挖掘土壤剖面,分层采集不同深度的样品。采集到的土壤被仔细装入专用土壤袋中妥善保存,待后续实验检测“解码”。

“土壤是‘地球的皮肤’,也是森林健康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根基。”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高级农艺师周艳解释,“武夷山的绿水青山,离不开脚下土壤的支撑。本次系统采样监测,就是给国家公园的土壤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只有及时掌握土壤变化,了解它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和微生物群落等,我们才能更科学、更智慧地守护好这份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武夷山土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众所周知。受独特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和母质等的影响,土壤类型随海拔升高呈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从低处的红壤,到黄红壤、黄壤,直至高海拔的草甸土。而蕴藏其中的土壤微生物,更是维系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无名英雄”。它们是驱动养分循环的引擎,是植物养分的储备库,也是监测土壤健康状况的灵敏“晴雨表”。

本次监测综合运用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现代分子生物学及环境基因组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先进技术。科研团队在福建片区不同地质地貌、植被类型和固定样地基础上,布设关键采样点,每个样点采集0-30cm土层样品,每个样品1公斤,一份用于分析理化性质,另一份低温保存、冻干,用于提取总DNA,深入探究微生物世界的奥秘。同时,寻找5种不同土壤类型的典型剖面,挖掘剖面进行不同深度的分层采集。

据悉,此次集中采样工作自7月23日启动,由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科研监测中心组织7名专业人员共同在野外采集,土壤样品将送往泉州师范学院张秋芳教授课题组实验室进行分析研究。整个项目为期一年,分析报告预计明年出炉。所获得的数据和最终成果,将直接服务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监测体系完善和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为福建片区土壤环境质量精准监测与微生物资源评估提供关键科学支撑,也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参考。(林李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