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新闻 > 正文

《光明日报》的《红船初心》专刊连续四年关注南平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书写“四篇文章” 南平交出“一线答卷”

2025-05-22 09:19:40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光明日报》的《红船初心》专刊连续四年关注南平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书写“四篇文章”,南平交出“一线答卷”

2021年3月,迎着和煦的春光,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首站踏访南平,对生态文明建设、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等作出重要指示。

殷殷嘱托,必有回响。南平迅即组织成立工作专班,提出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典范、绿色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样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南平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四年多来,全市牢记嘱托、砥砺前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受到了各级媒体的关注,其中《光明日报》聚焦南平,于每个周年节点,以调研报道形式,在《红船初心》专刊整版报道来自南平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影响广泛。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光明日报社福建记者站站长高建进。

《红船初心》之南平报道,每篇文章背后都彰显时代价值

“《红船初心》专刊报道南平的这‘四篇文章’,是记者践行‘四力’的生动缩影,也是主流媒体与地方党政‘双向奔赴’宣传模式创新的有益尝试。”近日,高建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重要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2017年11月1日,光明日报《红船初心》创刊。

“《红船初心》专刊是弘扬‘红船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平台和展示各地创新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高建进介绍,其中《红船初心》专刊“沿着总书记足迹”调研系列,是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之后在各地的考察足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地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并聚焦当地是如何落实、在落实中取得哪些成果以及成果背后有哪些经验启示和理论意义等作为办刊宗旨。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武夷山水间,南平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南平发展的根本遵循,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引领全方位推进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

“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不折不扣落地在闽北大地。”高建进说, 四年间接续刊发的聚焦南平实践的“四篇文章”均来自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刊,即是由专家学者和一线记者组成的联合调研组,深入闽北各地调查研究、采访报道,以一版一文、新闻报道与理论启示有机结合的创新形式,深刻揭示了南平实践背后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被关注与赞肯的南平先行探索与实践成果

体现“新思想”,做好“第二个结合”文章,2022年3月25日,《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福建南平打造“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实践与启示》刊发;

强调“新理念”,统筹“三茶”发展,2023年3月24日,《小叶子成为乡村振兴“金叶子”——福建南平牢记嘱托以统筹“三茶”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启示》刊发;

推动“新探索”,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巩固、坚持,2024年3月22日,《“源头活水”引来山乡巨变——福建省南平市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深化拓展的探索实践》刊发;

揭示“新未来”,探寻生态文明里的“发展密码”,2025年3月28日,《满目青翠 绿富同兴——福建南平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刊发;

……

光明日报《红船初心》刊发的“四篇文章”,以丰富的事例、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南平一系列被关注与赞肯的先行探索与实践成果。

“朱子文化、‘三茶’、科特派、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都是南平的特色与亮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方面的重要指示,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成为南平实践与探索的遵循与指引。”高建进说,“四篇文章”遵循大致相似的成稿逻辑,即从新思想的指引着笔,结合记者走访、采写的基层实践故事,再配以调研组特邀研究员根据基层实践总结提炼的经验与启示。

——对于《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一文,高建进说,印象最深的是文章的开头,从描写朱熹亲手栽下的古樟树这一具象化的场景,以“地方文化印记,闪现于当地人民精气神里”的文脉传承与浸染,带出了从“两个结合”做好“转化”文章。

——对于《小叶子成为乡村振兴“金叶子”》一文,各个采访对象给联合调研组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福莲茶业的何世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游玉琼,等等,他们是参与者、践行者,也是获益者、引领者,不断打开产业发展的广度,拓宽乡村振兴的道路。

——对于《“源头活水”引来山乡巨变》一文,调研组成员首先定下“山乡巨变”“源头活水”为文章核心词,但如何拟文章标题,大家经过反复多次研讨,最终在付梓前才确定了文章的标题。科特派机制发源南平,走向全国,实现了搞活机制、用活人才、放活市场、激活品牌的多赢效应。

——对于《满目青翠 绿富同兴》一文,南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研究、评价、产业三个体系的创新工作,给联合调研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文章从这三个方面着笔,解读了南平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密码”。

南平实践带来的经验启示与新期待

“从构思到采访、成稿、刊发,每一篇文章都经过反复打磨,尽可能做到最真实、最具体还原来自基层一线的实践,并基于采访过程与专家研讨,进行理论层面的经验总结。”高建进表示,以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又以基层实践助力理论提升,实现理论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南平以生态优先为底色,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跨界融合、文化价值挖掘与科技赋能驱动,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实践路径。其核心在于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协同体系,形成“生态资源—绿色产业—价值增值”的良性循环。

在“三茶”统筹发展上,南平全面贯彻“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从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护传承、突出高位嫁接、聚焦延链补链等,提升“三茶”统筹的保障力、凝聚群众的向心力、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力、增强茶产业的竞争力、强化茶科技的支撑力。

在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上,南平深化落实“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工作思路,打造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南平样板”,坚持高站位谋划、前瞻性布局、机制化放活、制度化保证,持续擦亮“科特派”金字招牌。

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上,南平坚持做好“两个结合”,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通过打造“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重视文化传承中人的因素,将延续八百多年的朱子文化融入当代生活、融入千家万户,使朱子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实现从文化自觉迈向文化自信。

“总结的经验与启示,或给相关部门以启发,或给相似地方以借鉴、参考,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高建进特别提及,《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福建南平打造“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实践与启示》一文,曾作为海南省东坡文化保护与研究工作座谈会的会议材料,供与会嘉宾参阅,海南省委领导作出批示,提出要学习借鉴福建南平的经验。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福建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学深悟透新思想,永远在路上。眼下,南平正加快打造绿色产业发展高地、新时代山区深化改革先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对台合作品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样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在高建进看来,南平诸多资源禀赋得天独厚,需在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开放探索上有更多尝试、更大作为,通过持续不断地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着力把南平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记者 吴建琼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