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问学 考亭思辨——朱子文化专题研修活动在南平市举行综述
2025-05-19 09:17:27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八闽大地的丹山碧水间,绵延着中华文明深邃的理学脉络。5月10日至15日,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举办了朱子文化专题研修活动,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12所共建院校的专项研究生走进南平,通过祭奠先哲、研读经典、体验古礼、考察遗址等多种形式,在历史现场叩问朱子文化精髓,于当代语境激活传统文化基因,完成了一场跨越八百年的文化对话。
思想的盛宴:解码朱子理学精髓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考亭书院山长朱杰人,宋明理学研究中心、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品端围绕朱子文化为专项研究生们做了专题讲座。
朱杰人教授在题为《从“第二个结合”的视角看朱子和朱子学》的讲座中,深入探讨了朱子学的当代价值与文化意义。他表示,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朱子作为传统儒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文化资源,应当从中汲取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张品端研究员以《朱熹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贡献》为题,详细阐释了朱熹作为儒学集大成者、宋代著名理学家,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的深远影响。他表示,加强对朱熹的精神品格的研究整理,有助于我们更好赓续中华文脉,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牛玉廷说:“两位教授兼具学理深度与文化情怀的学术讲座,使我深切体会到朱子文化犹如生生不息的活水源头,其天人合德的哲学思想与经世致用的实践品格,始终以动态的形式与不同时代的思想相激荡。”
在现场教学间隙和小组研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大家联系自身感悟和专业知识,围绕有关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不断激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我从邹鲁之地到了闽邦邹鲁,从孔子、孟子生活的地方,来到了朱子曾经生活讲学的地方。这次朱子文化研修活动跨越时空,将孔子、孟子、朱子的思想智慧与同学们的求知热情紧密交融,引领我们不断地遐想、领悟,去思考当下文化的脉络、文化的线索。”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李承志说。
行走的课堂:触摸朱子文化基因
在黄坑朱子林景区,专项研究生们怀着崇敬之情拜谒朱子墓。通过现场讲解,大家了解到一个感人至深的细节:朱子晚年亲自踏勘选址,最终选定黄坑后塘作为长眠之地,不仅因为这里“群山环抱,一水中流”的山水形胜,更寄托着这位理学大师对闽北故土的深深眷恋。
复旦大学博士生梁誉说:“八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驻足于武夷山水之中,那一瞬间便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朱子所向往的‘活泼泼’是一种什么状态;当我们辗转来到朱子的墓前,便会觉得无需再多富丽堂皇的巍峨殿阙,相隔八百多年的心灵遥契就已弥足珍贵。这或许也正是本次研学活动最大的意义所在。”
接下来的几天里,专项研究生们走进朱文公纪念馆,感受理学宗师的哲思与风骨。探访寒泉精舍,体味朱子讲学传道的治学精神。参与考亭书院释菜礼,在献芹诵读的庄严仪式中传承尊师重道之礼。穿过兴贤书院的门廊,聆听八百年弦歌不绝的琅琅书声。登临紫阳楼,远眺九曲溪畔的人文胜地。驻足朱子社仓,体会“民胞物与”的济世情怀。漫步闽越王城遗址,追溯武夷文化的历史根脉。瞻仰五经博士府,感受朱子后裔守护经典的家族使命。探访朱文公祠,在袅袅香火中感悟“继往开来”的儒学担当。穿行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品味建瓯城独特的市井文风。静坐环溪精舍,追思朱子与蔡元定“潭溪夜话”的学术佳话。从建州博物馆的展示文物中,读懂朱子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本次研修活动中,我们聆听了两场高水平的专家讲座,参观了多处承载着思想厚重感的朱子学习、生活和讲学的地方……开拓视野的同时,更充分认识到朱子所代表的新儒学继往开来的精神和使命。这份研修体验将持久地激励我们:纵使未来的问道之路多艰,我们这一批受过朱子故里之水土浸润的青年学子也将能够不惧挑战、识得东风面。”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乔婷婷说。
实践的交响:体悟朱子理学的当代传承路径
专项研究生们还深度体验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在朱子后人的悉心指导下,亲手体验武夷岩茶制作全过程,从摇青、揉捻到炭焙,每一个环节都让学子们切身感受到“大红袍”独特的岩骨花香。走进朱熹生活五十载的五夫古镇,学子们观赏了传承千年的非遗龙鱼戏表演,鲤鱼跃龙门的灵动演绎再现了辛弃疾笔下“一夜鱼龙舞”的壮美意境。这一融合古闽越图腾与理学教化思想的民俗表演,通过龙鲤斗乌龙的精彩剧情,生动展现了朱子文化对民间艺术的深远影响。在全新升级的5D水舞台剧场,研究生们沉浸式体验了《月映武夷》诗剧演出,水幕中摩崖石刻幻化星雨,建盏茶汤倒映九曲清波,以震撼的视听效果呈现了理学宗师与武夷山水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真毅春说:“当千年哲思化作武夷月光,《月映武夷》剧目以山水为幕,以科技为笔,以文化为墨,以朱子文化为核心,通过七大篇章串联起朱子理学、闽越文明、茶道源流等文化元素,唤起了八百年后的我们与朱子的思想共鸣,让朱子文化以鲜活姿态跃出理学长卷,汇入时代长河。”
作为教育部和山东省联合设立的全国首个新型研究生院,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综合改革,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有机结合,通过计入培养学分的研修实践教学活动,实现了校地深度合作。未来,联合研究生院将守初心、担使命、强根基、抓落实,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打造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优势,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培养高素质传统文化研究型人才作出贡献。(徐慧月 叶烯凇 乔婷婷)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