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新闻 > 正文

南平优秀数字项目亮相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2025-05-01 09:04:43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4月29日至30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数字福建展馆内,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竹木企业生产执行精益化管理平台、环武夷山国家公园小流域洪水安全风险超前预警系统等3个数字化成果亮相展区,全面展示南平市最新数字技术和应用成果,吸引众多客商驻足了解。

大屏幕上,数据跳动,终端设备基于5G网络互联,显示各生产线实时状态,同步更新并反馈生产设备运行情况,成为企业生产运行的“晴雨表”。综合运用5G、云、算力、AI等技术,竹木企业生产执行精益化管理平台解决了竹木企业生产线数据采集、诊断、分析和质检等问题。

“南平联通围绕‘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聚焦‘一根竹’智改数转网联,联合杜氏木业打造的这个平台,实现了生产线运行一屏统管,项目获得2024年绽放杯工业制造赛道全国一等奖等5项荣誉。”南平联通总经理董国亮介绍,该平台上线后,杜氏木业喷涂厂房的用工从300人下降至99人,设备综合效率从20%提升至40%,相当于不用投入资金的情况下再造一条生产线,成效显著。在技术共享与创新实践中,南平联通还联合本地竹木企业,打造了“生产报工”“AI包装”等“小快灵”数字化产品,并在5个试点企业进行了部署,推动竹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协同;与武夷星茶业等茶企合作,进军茶产业链,通过“5G+”为茶企种茶、制茶、卖茶全流程注入数字化动能。

创新链和产业链如何无缝对接?怎样更好实现政策支持与市场实践之间的协同?展区里,在产业分析、技术对接、人才搜寻、融资等领域实现了深度赋能的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给出了答案。“我们运用国家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成果—OpenKS技术与南平的产业数据相结合,构建了产业链强补固拓分析、靶向企业推荐等一系列模型算法,为企业主体、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专家人才提供综合服务。”平台运营方、南平市实业兴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新服务部业务经理黄颖遥一边展示南平市绿创平台的功能应用一边介绍,截至目前,绿创平台为南平市8条主导产业链开展“产业体检”工作,形成“产业体检报告”;共梳理出本地企业4612家、行业关键技术111项、本地人才1251人、行业投融资33.3亿元。平台通过多渠道,向全市“8大产业链”企业推广,目前已累计受理企业需求248项,成功对接222项。

技术底座的厚度,丈量着创新的边界,构建起坚实的应急管理屏障。提前24小时精准发出红色预警,预测洪峰将于36小时后抵达,实际洪峰在35.5小时后到达;预测洪峰水位15.3米,实际水位15.4米,刷新了丘陵地区小流域洪水预测的精度纪录……作为全国 67个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试点之一,“环武夷山国家公园小流域洪水安全风险超前预警系统”在2024年汛期极端强降雨考验中,展现出“毫米级精度、分钟级响应”的硬核实力,为全国自然灾害防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样板”。

“我们公司开发的这套系统立足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及分布式计算,整合传感器、融合通信、末端解码等设备,创新性构建‘多源信息融合+分布式水文模型’技术架构,汇聚气象卫星、水文监测站、地面雷达等‘10+’数据源,实时模拟流域内水动力过程,解决了丘陵地区河网调蓄能力复杂、洪水演进规律难捕捉的行业难题,实现了对小流域洪水灾害的精准预测与预警,有效提升了基层灾害风险应对处置能力。”中靖尚成(福建)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向腾表示,该系统针对持续阴雨天气,精准识别多轮降雨叠加效应,动态模拟河网调蓄过程,直观呈现洪峰路径、淹没范围及水位变化,为应急决策提供“可视化指挥沙盘”。目前,这套系统已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多省份丘陵地区推广应用。

看不见的算力,看得见的变革。如约而至的数字峰会,不仅是展现南平市数智化发展成果的窗口,更是擘画未来的新起点。“近年来,南平市紧抓国家新基建战略机遇,以重点项目为引擎,面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探索不断迈出坚实步伐。接下来,南平将依托数字基建、数据资源、产业园区、创新平台等载体,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等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打造闽北数字经济新高地。”南平市数字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林奥 余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