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一色两岸情——南平市政协助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侧记
2024-10-22 17:11: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东南网10月22日讯(通讯员 饶祥禄 梁婉娥 阙世贤)“海峡生明月,一脉汇江河。总在远眺你的我,牵挂与日俱增。”
南平政和出品闽台青年合唱歌曲MV《回家的日子》,5月20日上线以来,全网播放破500万,持续引发反响。
清清九曲水、袅袅岩茶香、层层念山田……伴随歌曲悠扬的旋律、浓浓的乡愁,向台胞台青呈现南平深厚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之美。
5月20日,闽台青年同唱歌曲《回家的日子》。(来源:歌曲MV)
歌曲是南平市政协深入开展“让政协走进台胞 让台胞走进政协”专项活动的真情展示。今年以来,南平市政协深入开展“双走进”活动,实现政协委员与台胞双向奔赴,共绘南台同胞携手并进、融合发展的美好画卷。
搭建文化“同心桥”,促进两岸同胞交流往来
闽邦邹鲁,道南理窟。南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朱子文化、茶文化、郑成功文化、大圣文化是连接南台交流联系的重要文化纽带。近年来,南平市政协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不断深化南台民间文化交流,助力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要开展好‘让政协走进台胞 让台胞走进政协’‘双走进’专项活动,用好朱子文化、茶文化、郑成功诞辰400周年等特色优势,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南平市政协主席林斌表示。
“到延平走‘成功’之路,是台湾不少民众的愿望。延平区郑成功文化,成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桥梁纽带,也为延平区开展‘双走进’专项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台胞、延平区政协副主席黄志红表示。今年8月,延平区举办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暨郑成功晋封“延平王”366周年系列活动。该活动以AI智能、人机交互视听新手段,再现郑成功“延平封王”“大洲练兵”等历史情景,以非遗战台鼓、人物访谈等形式,糅合延平山川、民风、民俗等元素,结合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让“历史人物”活起来、动起来,推动南台文化交流与合作。
“八闽文化之旅·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走进武夷山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七届。
8月9日,南平市政协组织八闽文化之旅·第七届“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师生在武夷山体验茶文化。阙世贤 摄
“一路走来,无论是朱子文化、茶文化,还是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都让我们深深陶醉。”研习营师生感叹。
南平市政协紧扣主题精心规划研习线路,安排实地体验、参观考察、专题授课、观摩文艺演出、互动交流等活动,带领研习营师生到访武夷精舍,走进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朱子故里五夫镇,切身领略朱子文化魅力,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哲思之美。
“研习营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交融和思想的碰撞,为港澳台地区的大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八闽文化的窗口,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文化认同,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活力。”南平市政协副主席余建坤如是说。
“一片叶,两岸情,同根同源同梦想。”
这首由建瓯市政协机关干部创作的闽台歌曲《一片叶两岸情》,以音乐的形式表现了“双走进”活动,唱出了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期盼,道出了游子归家的渴望。
共栽两岸“同心树”,强化闽台青年阵地建设
随着南台青年合作往来日益增多,亟须强有力的平台推动交流合作。为此,南平市着力打造两岸携手、数字赋能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
5月,“同心杯”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揭牌仪式在光泽举行,设立了研修营工作站,南平市政协“双走进”工作增添了一处阵地和平台。
“台湾见学馆引入台湾各方面人才,为干坑红茶产业打造‘茶旅秘境’,带动了光泽红茶产业的振兴。”光泽县政协副主席王逸波介绍,今年以来,光泽县充分利用“‘同心杯’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研习基地”“南平市对台交流基地”平台优势,积极探索两岸融合乡村振兴南平样板。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